提升基层监督治理水平重在让群众“唱主角”
“清风亭项目承包方报价过高,建议村‘两委’通过市场和网络询价方式议价,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公开招投标……”村民们围坐在一起畅所欲言,最终,该项工程为村里节约资金1万余元。(8月16日,人民网)
基层社区既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这就需要我们将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成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摆在前头、放在首位,真正让人民群众获得实惠。目前还存在一些地方出现“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其主要根源还是在于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发挥。要抓住思想认同、情感信服、工作认可、政治保障四个关键,把群众广泛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参与进来,只有群众在基层治理中“唱主角”,才能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思想上认同,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如果群众自身没有参与基层事务、改变基层治理现状的意识,那么基层干部说再多、跑再勤、机制建再好也是无用功。要善于引导群众组织或参加各类活动,在活动中增进了解、凝心聚力。只有心在一起了,干部才会主动去关注邻里乡亲,才能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多站在村(社区)的大局提建议、出行动、谋发展。
情感上信服,变“我不干”为“跟着干”。“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基层事务繁杂,群众诉求不一,如果大家自说自话,自管自顾自己的利益,那么必然说不到一块儿,工作肯定开展不下去。要善于发现并鼓励群众把讲政治、顾大局、有威望、能奉献、有能力的各类人才推选出来,让产业发展带头人、退休公职人员、退役军人、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创业农民工等成为乡村治理委员会的委员代表。
工作上认同,变“看你干”为“帮你干”。上面有些什么政策,要及时传达,群众有什么愿望和不满,要有渠道可以反映。这样群众才有参与决策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摆在群众面前的困难事情解决了,群众亲身体验到了基层治理带来的积极效果,工作上认同了,大家愿意积极参与、主动帮忙,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政治上保障,变“各自干”为“齐心干”。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根本在于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的领导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发挥党与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合力,使党的执政基础坚如磐石。要带领群众齐心协力共建共享共治,集中社会力量,整合多方资源,确保“党建网格、综治网格”多网合一,推动组织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强大的基层治理效能。(蔡菲菜)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