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面对顶嘴的孩子,少说批评、多说这4句话,他会悄悄变优秀

2025-11-12 11:38 来源: 腾讯网 编辑:玖柒六 浏览量:0

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孩子顶嘴的年龄越来越提前了?

我家8岁的小儿子近来就格外不服管!

我给他报听写的时候,看到他写“铁”字的笔顺明显不对,我好心指正,他却理直气壮地反驳:“孩子最不喜欢家长提醒,也不喜欢家长管!”

嗬,羽翼未丰,小嘴挺硬。

我一时语塞,既惊讶他这么小就有自己的主见,又担忧这种顶嘴会不会愈演愈烈。

相信不少家长都有类似经历:那个曾经言听计从的小宝贝,突然变得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勇于表达——即使方式不尽如人意。

顶嘴背后,是孩子在长大

仔细查阅了一些教育理论和众多家长的分享后,我瞬间平静下来。

原来,孩子顶嘴,并不全是坏事。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看,顶嘴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正常表现。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7-12岁的孩子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开始能够逻辑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并希望被尊重和认可。

顶嘴不是简单的叛逆,而是孩子宣告“我有自己的想法”的方式。

一位妈妈分享说,她8岁的女儿开始频繁顶嘴,最初她很生气,后来才发现这是孩子思维成熟的标志。她感慨:“孩子不是在挑战我们,而是在建立自己。”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能以更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的顶嘴。

接下来这四句话,是我结合教育理论和家长们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它们能帮助我们把令人头疼的顶嘴时刻,转变为宝贵的教育契机。

孩子开始顶嘴,你多说这4句话,他会一天比一天优秀

**第1句话:“我理解你的感受,但能不能换个好语气说话?”

这句话教会孩子情绪管理和有效沟通。

当孩子顶嘴时,往往特别情绪化,语气很冲。我们首先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同时引导他们用更合适的方式表达。

《正面管教》中强调:认同孩子的感受是有效沟通的第一步。当我们说“我理解你的感受”,孩子会感到被尊重,防御心理自然会降低。

记得有一次,儿子想打电话,我极力阻止,认为他总是没事找事。他气冲冲地说:“你从来都不让我做我想做的事!”

我深吸一口气,回应道:“我理解你现在很失望,你可以告诉妈妈你的想法,但能不能用一个好态度说话?”

奇迹般地,他的语气软了下来,开始平静地解释:“我想把莱卡狗狗上过太空的事告诉表哥。”

理由充分,当然允许!

有时候,孩子需要的只是一个被理解的机会。

**第2句话:“我是这样想的,你是怎么想的?”

这句话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思考能力。

当孩子不认同我们的想法时,常常用顶嘴来表示。这说明孩子很有主见,与其强行压制,不如主动邀请他们表达观点。

一位资深教师分享说,她总是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课堂气氛因此非常活跃。因为“当学生感受到他们的想法被重视,会更愿意理性交流,而非情绪化对抗。”

有位妈妈分享了这样一个例子:她教孩子计算15-8.想让孩子理解破十法,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8=2.再算2+5=7.

但是,孩子不服气地顶嘴:“为什么非要用你的方法!这么麻烦!”

妈妈压下火气说:“我是想让你明白破十法的算理,你是怎么想的?”

孩子这才说:“我是想8+7=15.所以15-8=7.这样更简单。”

原来,孩子用的是“想加法算减法”,也是好方法。妈妈肯定了孩子的思路,孩子也愿意去理解难度更大的破十法了。

教育不是单向灌输,而是双向交流。当我们尊重孩子的思考,他们也会更愿意接受我们的指导。

**第3句话:“我觉得这样做好,你觉得怎么做更好?”

这句话激发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句话巧妙地把对立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把“谁对谁错”的争论变成“如何更好”的探索。

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的研究表明,引导孩子关注解决问题而非争论对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成长型思维。

有位妈妈分享了她的经历:9岁的儿子写完作业喜欢乱扔文具,妈妈批评他“文具太乱,找不着东西”,他还顶嘴“我用,又不是你用,我能找着”。

妈妈改变策略,心平气和地说:“我觉得用完文具放回原处,不会弄丢,还好找。你觉得怎么更好?”

儿子想了想,提出:“我在书桌上放一个小盒子,用完的文具先放进小盒子里,写完作业再一起整理到文具盒里。”

妈妈很赞同这个方案。之后,儿子果然很少再乱扔文具,因为这是他自己想的办法,会更有责任感去遵守。

当我们尊重孩子的自主权,他们往往能给出超乎预期的表现。

**第4句话:“行动胜过语言,你能用行动证明自己吗?”

这句话引导孩子从空谈到实干。

顶嘴的孩子常常说得头头是道,行动却跟不上。这句话温和而坚定地把孩子的注意力从“说什么”转向“做什么”。

一位朋友的儿子上小学三年级,平时学习不够勤奋,考试成绩多在80分左右。妈妈批评他时,他还顶嘴:“这次只是不小心,下次肯定能考好。”

后来朋友换了一种方式,当儿子理直气壮保证能考好时,跟他说:“妈妈相信你有这个能力,不过行动胜过语言,你能不能从现在开始,每天晚上花20分钟复习当天学的知识,用行动证明自己呢?”

儿子听后,虽然有点不情愿,但还是答应了。坚持了一个月后,又一次月考,儿子真的考了92分。

这句话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表达了信任而非指责,给予了孩子证明自己的机会。

谁对听谁的:建立家庭沟通原则

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听话的孩子,而是培养明辨是非的孩子。

在我们家,逐渐形成了一个原则:谁对听谁的。这不只我说了算,也不全由孩子任性,而是基于道理和事实。

有一次,儿子总是记不住一个字的写法,我让他多写几次,他很不情愿,顶嘴说:我很累,还让我写!我问他:你想怎么办?

孩子竟然说:把字拆开,比+白=皆,雨+务=雾,尸+毛=尾。塞拆不开,就组词“塞子”,还有锁是“开锁”。

这个记忆技巧真的很棒,我赶紧双手竖起大拇指夸赞。

后来,他很喜欢巧妙记忆一些很难的字,比如“戍”,他说:就是“成”字的横折钩 “” 换成点 “丶”。

当我们愿意倾听孩子的声音,孩子也会更愿意接受我们的指导。这种互相尊重的沟通模式,让我们的亲子关系更加健康和谐。

写在最后: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散步,需要耐心和正确的方法。

当孩子开始顶嘴时,家长不要把它当成 “洪水猛兽”,换个角度看,是孩子独立思考的开始。它不是亲子关系的危机,而是深化理解的契机。

多说这 4 句话,先共情孩子的感受,再尊重孩子的想法,引导孩子参与决策,用行动证明自己。

相信在家长的正确引导下,孩子不仅能学会正确的沟通方式,还能培养独立思考、责任感和执行力,一天比一天优秀。

记住,好的亲子关系,从来不是家长单方面的 “管控”,而是双方平等的 “沟通”;好的教育,也从来不是让孩子 “听话”,而是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原文地址:https://news.qq.com/rain/a/20251110A02Z6A00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