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大纵湖边24小时值守 把好城市西大门
(通讯员 陈艳 刘庆宝 记者 姜振军 文/摄)“我们要守好盐城的西大门,大纵湖这里安全了,就会减轻市区的防汛压力。”7月14日清晨5点,大多人还在梦乡,45岁的宋苏海已经在大纵湖的岸边开始了一天的巡视,“现在是‘战备’状态,24小时不回家。”

△宋苏海(右)在工作
基层闸站24小时有人值守
宋苏海是大纵湖旅游度假区平湖居委会人,在度假区水利站工作已经有七八年时间,主要负责平湖灌排闸站。14日上午,现代快报记者在该闸站看到,闸站的几台水泵正在将镇区河道里的水向外河排放,两边的水位正常。“大雨的时候我们会开闸排水,4台水泵,每秒钟能排出8立方米的水。”宋苏海说。

△大纵湖平湖灌排闸站
“这里是盐城的西大门,有上万户居民,从6月1日起,我们所有人24小时值守,必须要保证群众的安全。”最近,水利站副书记印文仲和王正东每天开着电瓶车,一直在岸堤和闸站口附近巡视。

△一眼望不到边的大纵湖
艳阳堤闸是大纵湖外湖与景区内湖的唯一连接闸口,作用可想而知。当天上午9点,记者站在圩堤上看到,大纵湖的外湖非常宽阔,一眼望不到边,水位未达到警戒水位。而内湖的水位也是正常高度,只比平时略高。

△大纵湖旅游度假区水利站工作人员在巡查
“我们两人一个班,6个人轮换,内湖水位一旦有异常,我们就开机往外湖里排,保证景区的安全和正常运营。”王秀林来自泰州兴化沙沟镇人,目前在大纵湖景区物业工作,以前在老家做过电工,现在专门负责艳阳堤闸的排水工作,“最近汛期经常下雨,我一个月没有回家了。”
大纵湖退圩还湖成效明显
大纵湖境内的内河和内湖的水可以向外排放,那么外河和外湖的水流向何处?“大纵湖是盐城蟒蛇河的发源地,这里的水通过蟒蛇河、兴盐界河,向东流向盐城新洋港,然后入黄海。”印文仲说,度假区一线的圩堤总长约21公里,警戒水位1.4米,拥有固定排涝站9座,一线圩口闸23座,“虽然没有超过警戒水位,但丝毫不放松。”

△沿海挡潮闸射阳河闸
资料显示,大纵湖地处里下河平原腹地,位于盐城市盐都区大纵湖旅游度假区和泰州兴化市中堡镇交界处,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其中盐都区境内为19.77平方公里,具有调蓄洪水、行洪和向下游地区供水、渔业养殖、生态环境、旅游等综合功能。
“今年防汛形势得益于度假区实施的退圩还湖工程。”大纵湖旅游度假区相关负责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长期以来受到人为活动影响,特别是过度围圩养殖,导致大纵湖湖泊功能下降,为落实《里下河腹部地区湖泊湖荡保护规划》要求,进一步提高湖荡防洪排涝功能,近年来,度假区启动了引江入湖、生态修复和退渔还湖等工程。
事实上,大纵湖旅游度假未雨绸缪成效显著。盐都区水务局有关专家表示,目前大纵湖的环境不仅得到了改善,还增加了湖区自然调蓄面积,减轻了“上抽”“下排”的压力,有效降低区域高水位。“今年在里下河十年一遇的雨情下,大纵湖全面消化了增加的入湖流量,提高了当地排涝设计标准。”
无一处受灾无一人伤亡
盐城东临黄海,南与南通、泰州毗邻,西与扬州、淮安相连,北与连云港隔灌河相望。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了防汛防旱任务重、责任大。今年入梅以来,盐城全市先后遭遇四次强降雨的严峻考验。截至目前,全市无一处受灾,无一人伤亡。

△市区串场河闸站开机排涝
“防汛抗台,宁可小题大做,宁可兴师动众,宁可劳民伤财,宁可十防九空。”早在4月10日,盐城市委主要负责人对防汛防旱工作做出重要批示。为此,盐城市防指超前部署,周密安排,在压实防汛责任、关注重点地段、严防次生灾害、开展隐患整治、提高应急能力等方面进一步细化、硬化措施。

△闸站人员密切关注工程运行情况
今年上半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17.87亿元;明确了市、县、乡、村四级5186名行政、技术防汛责任人;在9支专业防汛抗旱服务队的基础上建成“专群结合”约7.76万人的防汛抢险抗旱服务队员库;块石、编织袋等防汛物资充足;全市94座大中型闸站工程、14704座农村闸泵维修保养及试机工作在汛前已全部完成……

△值班人员巡查设备记录数据
“全市水情平稳,所有河道水位均在警戒水位以下,但汛期不过、检查不止,所有闸站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盐城市防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动态关注隐患消除、物资储备、预案演练、抢险队伍等各个环节,及时解决问题,确保不留死角。密切关注水情、雨情及工情,加强会商研判和信息共享,强化监测预报预警,有针对性地做好防范应对准备,确保全市安全度汛。
(部分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