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形成双循环新格局 要抓好“四板”建设
(记者 谷伟)近日,江苏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研讨会在南京举行。研讨会上,南京财经大学教授、江苏现代服务业智库首席专家张为付提出,科技创新、结构调整、风险防范和扩大内需是现阶段双循环战略关注的重点。要加快形成双循环新格局,必须抓好科技短板、链条长板、风险挡板、民生底板这“四板”建设。

△张为付 受访者供图
张为付认为,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畅通中国经济双循环,摆脱“卡脖子”困境的关键。要加快形成双循环新格局,首先要在基础研究与科技创新上补短板。一是注重基础研究能力建设,加强原始创新;二是围绕产业链开展技术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三是抓住系统集成创新的关键点,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完备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配套能力,为中国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张为付表示,构建双循环新格局,要抓好上述“双链”优势,拉长长板,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打通产业链内循环;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提升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集聚集约,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当前全球疫情发展仍不明朗,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张为付认为,应对国内外出现的风险和挑战,中国必须增强经济的韧性和弹性,提高经济抗风险能力,“抵御系统性风险厚挡板”。应高度重视产业链的完整性与供应链的便利度,畅通从原材料加工、中间产品生产、制成品组装、销售服务等产业链各个环节。重点关注构建国内战略性产业供应链,实现对传统全球产业链的替代。此外,应建设风险预警、防范和应对体系,全面排查产业链的风险点和隐患,在重点行业领域建立必要的产业备份,从源头上防范重大风险。
我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之所以能取得决定性的成效,靠的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张为付特别指出,构建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尤其需要抓好保就业、保民生的重点工作,“以人为本,保障民生托底板”。他建议,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构建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扩展居民收入来源;还要完善社保体制,兜底民生保障底线。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