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文化中国行|文化馆里开了间“研究室”

2025-10-10 09:09 来源: 中国江苏网 编辑:菜菜 浏览量:0

南京新街口闹市一隅,江苏省文化馆四楼的活动空间,日前新添一块牌匾——高二适研究室。推门而入,街市喧嚣隔绝在外,古雅气息扑面而来,墙上展陈系统梳理了“草圣”高二适的学术脉络与艺术造诣,将这位书法大家的艺术风骨和学术成就娓娓道来。

“高二适先生是我国20世纪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我们将系统研究他的书法艺术、学术思想,弘扬他求真务实的治学精神,让大师的精神走进大众视野。”省文化馆馆长赵彦国介绍道。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文化馆是群文活动的阵地,是老百姓的“快乐驿站”,而研究室则自带理论深度,这不免让很多人心里打起了问号——文化馆也能搞理论研究吗?

能。事实上,这已不是省文化馆的第一次“跨界”。去年,在赵彦国的推动下,省文化馆率先启动全国文化馆系统的馆史编研工程。团队奔赴省内外开展密集调研,梳理文化馆的发展脉络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发挥的关键作用。赵彦国说:“中国文化馆事业发源于江苏,1915年在南京‘韬园’创建的江苏省立通俗教育馆,由此开启了中国文化馆的历史序章,其‘启民智、改风俗’的宗旨,即便在百年后的今天仍具现实意义。”

这一次,高二适研究室的挂牌,是省文化馆理论研究的又一次尝试。身为书法家,赵彦国对书法艺术有着更为深刻的洞察,“现在很多人学书法只重技巧、拼花样,却忽略了书法背后的文化内涵,‘重表现轻内蕴’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在他看来,书法是全民参与度最高、受众最广的艺术形式之一,本就是文化馆开展全民艺术普及的重要抓手。“高二适先生不仅是书法大家,更是兼具文学和史学功底的学者,他‘书以载文’的理念,恰恰是当下书法界最需要传承的精神。设立高二适研究室,正是要以学术引领创作,用大师的精神匡正行业风气,引导更多人找回书法艺术的本源。”

理论研究会不会让文化馆变得“高高在上”?赵彦国说,理论研究并非脱离实际,文化馆不仅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更是地域文化的挖掘者和诠释者。通过理论研究,让市民在这里不仅能学书法,还能更深层次了解书法背后的精神,而研究成果也将通过展览、讲座、公共教育等最直接的方式,反哺给广大市民。

高二适研究室挂牌的当天,著名雕塑家吴为山也专程赶到了现场,他表示,“文化需要传承,高二适的书法、人格、学问,应当被更广泛的群众所了解。因为再高雅的艺术,最终也要‘落地’,化为涓涓细流,滋养大众。”

北京大学教授、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李国新长期关注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在他看来,文化馆事业发展缺乏理论、学术、学科支撑,是文化馆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江苏省文化馆在全国率先开展文化馆史研究,挖掘了百年前诞生于南京‘韬园’的江苏省立通俗教育馆在历史上的奠基地位,填补了文化馆史理论研究的空白。而‘高二适研究室’的成立,围绕江苏文化名人、知名学者展开的专题研究,展现出其立足省级文化馆职能、挖掘特色资源、推动文化传承和艺术普及的实际努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分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深化内部改革。李国新说,进一步明确和优化公共文化机构职能定位,是深化内部改革的应有之义。“对省级文化馆来说,强化理论调研功能,以理论研究传承历史、回答实践之问,就是深化内部改革进程中应解决的一个问题。江苏省文化馆选择有特色、有优势、可操作的切入点开展理论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对建立示范型、研究型文化馆提供了有益参考。”

高二适研究室的设立,早已超越“物理空间”的意义——它像一把钥匙,为文化馆打开了一个“新维度”:这里既是老百姓的文艺天地,也是文化思考的生发之地。当理论之光照进现实,文化馆才能在“以人民为中心”的道路上,真正实现自身的时代价值。

原文地址:https://jsnews.jschina.com.cn/jsyw/202510/t20251010_s68e8539ce4b07f51902038aa.shtml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