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亿年前 一群恐龙在这活动留下足迹
(记者 胡玉梅)两亿年前,一群恐龙在贵州省赫章县活动,留下了足迹………两亿年后,根据一串串神秘的足迹,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领衔的中外科学家团队,还原了这群恐龙的活动轨迹。
2月7日,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古生物学期刊《历史生物学》上。
41个足迹,3大种类恐龙曾在这活动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恐龙足迹化石组合保存于贵州省赫章县辅处彝族苗族乡下侏罗统(侏罗纪早期)龙头山群的细砂岩中,该区域地层属于河流相沉积,可与四川广泛分布的下侏罗统珍珠冲组对比。珍珠冲组的恐龙足迹和恐龙骨骼的面貌与本次发现的足迹化石组合一致。

△赫章恐龙足迹群,左上角为鸟臀类足迹
“我是2018年6月去考察发现的,一共发现41个3大种类的恐龙足迹。”邢立达说,发现的恐龙足迹中32个为三趾型足迹,这些足迹绝大多数是肉食性兽脚类恐龙所留,极少数是吃植物的小型鸟臀类恐龙留下。
其中,肉食性的兽脚类恐龙足迹的长度在14至19厘米之间,它们组成了4条行迹。足迹大部分保存良好,形态完整,可观察到趾垫和趾尖。“通过形态学分析,足迹趋近于跷脚龙-实雷龙足迹类型。通过四条行迹的足迹长与复步可知造迹者的行走状态,留下四条行迹的恐龙有1只在小跑,速度为10千米/小时,剩下3只为正常行走,速度分别为3.6千米/小时,6千米/小时和4千米/小时。”
除此之外,还发现9个蜥脚类足迹,这再一次为“中国西南早侏罗世存在不同于基干蜥脚类(禄丰龙类)的造迹者”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

△蜥脚类恐龙足迹
意义重大,补充了中国西南早侏罗世的恐龙记录
侏罗纪时期,恐龙是地球上的霸主。它们的活动范围有多广,科学家们从恐龙留下的足迹化石逐渐还原。
邢立达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我国西南就曾是恐龙活跃的区域,不过,大部分地区缺少早侏罗世的恐龙骨骼化石,而这些同时期足迹化石很好地补充了该区域早侏罗世的恐龙记录。“而且,这些足迹与为数不多的骨骼化石存在很强的一致性。尤其是中小型的兽脚类足迹,造迹者很可能是中国龙等在该区域发现的兽脚类恐龙。这类足迹的造迹者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行为复杂。这便于我们去了解恐龙的行为特征,活动范围以及地理分布。”
据了解,本次发现的兽脚类、蜥脚类、鸟臀类等3种恐龙足迹化石,与四川大足、古蔺和自贡,以及贵州毕节和茅台发现的足迹化石组合基本一致,印证了这类化石组合的广泛性。

△肉食性恐龙足迹
“这次研究补充了中国西南早侏罗世生物群的化石记录,是对该区恐龙动物群组成和比例丰度普查的重要环节。详尽的化石记录也方便该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生物群进行比对,通过足迹记录的形态学与多样性等来研究恐龙生物群的演化。”邢立达说。
邢立达供图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