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背心”“粉马甲”你们是战“疫”路上的最美巾帼力量
(通讯员 施芙萱 记者 宋经纬)随着南京各行各业陆续复工复业,疫情防控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在南京的大街小巷,你总能看到身着“粉马甲”“红背心”“蓝马甲”的巾帼志愿者,她们或是守门守哨,或是开展防疫宣传,或是挨家挨户提菜送饭。这场战“疫”中,她们坚守岗位、持续战斗,为守护这座城市的健康和安全默默奉献力量。她们是防疫路上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真风范
小喇叭、巡查队,你们是最靓丽的风景线
“出门第一戴口罩,莫听谣言、莫乱传,坚决打赢防疫战。”雨花台区有个汪姐工作室,疫情发生后,工作室的56名志愿者穿上“蓝马甲”,每天举着小喇叭,在周边3个街道6个社区来回地宣传巡查,提醒居民戴口罩、莫聚集。这支小喇叭宣传队队员平均年龄65岁,负责人汪长秀更是用板桥土话,创作出了朗朗上口的防疫宣传顺口溜,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雨花台区汪姐工作室的志愿者们穿上“蓝马甲”上街巡查
走街串巷的巡查可不是汪姐的独家,在溧水区,不少“宁姐月嫂”也自愿加入一线防疫工作。“粉马甲”们很亮眼。好月嫂王红霞走进洪蓝街道三里亭社区,参加防疫工作,在卡口日夜值班并上门发放人员出入证。白马镇的月嫂王成兰一直为一线人员筹备抗疫物资,她还加入巾帼志愿者队伍,向广大村民发放宣传手册,在集镇、村醒目位置、人群聚集地等粘贴倡议书、宣传海报、横幅。
在秦淮区,尚书巷社区成立了疫情联防联控小组,排查、核实每一名来自重点疫区人员的实时情况,确保无一疏漏。社区书记梁莉莉和她的娘子军连续奋战,熬红了眼睛,说哑了嗓子。为了让更多的居民看到、听到、了解到疫情防控的有效措施,她们发宣传单、挂横幅,走街串巷,用小喇叭广播,日行3万多步丈量出防疫一线的责任担当。

△尚书巷社区成立了疫情联防联控小组
真贴心
“知心姐姐”时刻守护隔离家庭
“刘姐姐,我家没有消毒液、一次性手套了,麻烦能帮我一下吗?”“刘姐姐,我家一直在家隔离,能帮我送点面条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来,雨花台区三山社区居家隔离的家庭,平时打的最多的电话,就是给社区妇联知心姐姐们的。

△雨花台区妇联知心姐姐守护隔离家庭
为做好辖区隔离家庭服务,社区妇联开通了隔离家庭热线电话,身着“红背心”的知心姐姐团队为隔离家庭购买生活用品,提供心理咨询、疫情防控知识及政策指导等服务。
朝阳西苑有户居家隔离的家庭,家里的小孩在家隔离久了,变得不爱说话了,脾气也变了。知心姐姐们知道后,利用上门服务的时间,与小朋友聊天,向孩子推荐寒假阅读好书。“等疫情结束了,我们社区青少年红山树成长营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到时欢迎你加入。”小朋友听了社区知心姐姐们的话,很开心,一家人又欢笑起来。
真暖心
去不了一线,就用巧手为医护人员祈福
在建邺区沙洲街道中胜社区,88岁的老党员吴融芳有双巧手,凭借着一把剪刀、几张红纸,就能剪出各式各样的精美剪纸作品。
疫情发生以来,吴奶奶也想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但年龄大了有点腿脚不便,便选择在家剪纸,用《竹报平安》《全民防疫》《守护天使》等作品,为逆行的医护人员加油打气,为身边的邻里亲友送上安慰,传递共克疫情的信心。

△吴融芳在家剪纸
“都说剪纸寄情,这四幅作品就是我的一片深情。”吴奶奶说,剪纸中,“福”字、花瓶、竹子、梅花、红十字、戴口罩的小人……象征平安、寓意美好的物象不胜枚举。“这几幅作品中的花元素,我选的是梅花跟水仙,这是春天的花。我想告诉大家,我们会一起迎来春暖花开!”

△剪纸《全民防疫》
家住鼓楼区建宁路街道的尚文友奶奶,和吴奶奶有相似的手工专长,70多岁的她时常会做些针线。最近,她在家中紧张地忙着一个特殊订单——缝制一批专供防疫一线的香囊袋。原来,鼓楼区疾控中心准备制作一批中药香囊送给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但药有了,却没有香囊袋。家庭医生郭枫找到尚奶奶,她毫不犹豫地接下了“单”,一下子免费缝制了200个香囊袋。尚奶奶说,“这时候,抗疫一线的工作者们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天天工作,我略微出点力,也是应该的!”
(图片来源:南京市妇联微信号)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