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游戏充值3万元能退吗?江苏发布十大消费维权案例
(记者 徐岑)3月15日,江苏省消保委发布十大典型消费维权调解案例。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2019年全省消保委系统共计受理消费投诉128941件,涉及汽车、装饰装修、共享消费、未成年人消费、旅游服务等多个领域,与消费者生活息息相关。希望通过此次典型案例的发布及分析,提醒广大消费者留意消费“陷阱”,掌握维权技巧。
【汽车】
异地买到事故车,购车要签订正规合同
2019年8月,泰州市刘女士向常州市钟楼区消费者协会投诉。7月初她在钟楼区某二手车市场买了辆二手汽车,当时商家承诺,所购车辆无重大事故。购买3天后,刘女士发现该车有17万元的重大维修记录,察觉被骗她立即和经营者联系退车。经营者却表示维修费用是原车主更换原装配件所致,拒绝办理退款。经调解,商家同意免费为刘女士更换了一辆同品牌无重大事故二手车。
本案中,二手车商作为专业人士,对所售车辆的车况尤其是车龄、里程数,是否泡水车、火烧车、事故车等问题必须要全面调查了解,同时完整告知并如实写入合同。经营者通过隐瞒主要信息方式促成交易的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选择权,理应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省消保委提醒消费者,购买二手车应注意签订规范购车合同,注意核心细节,尤其对售后服务、车辆里程表数值、是否事故车等都要明确标注,同时确认合同印章与发票上是否一致,避免出现消费纠纷时相互推诿现象。同时做好查验工作,对选中车辆通过公开渠道查询维修信息,再结合车龄、公里数等实际情况按需选购,规避风险。
【房屋装修】
房屋装修隐患多,破坏构造需赔偿
消费者刘女士于2019年5月委托扬州市某装饰公司进行房屋装修,支付定金5800元。后来她发现该公司擅自破坏阳台承重墙,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扬州市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调查了解到,装饰公司负责人表示砸墙由第三方分包工人所为,公司确实监管不到位,但辩称此操作不影响房屋整体安全,可通过断口焊接方式消除隐患。随后工作人员走访多家权威检测机构及专业人士,均得到该方案无法保证安全性的回复。最终,经过多次调解,该公司同意加强对装修人员的管理,利用支撑三脚架的方式保证安全性,同时一次性补偿刘女士50000元。
由于装饰装修行业的复杂性,工程的隐蔽性,一般消费者无法全面掌握商品质量和服务信息,面临在损害发生后才知情的不利境地。对此省消保委要求,各装修企业加强行业自律,如实履行合同义务,不偷工减料,把好安全责任关;同时呼吁消费者警惕合同陷阱,关注装修进度,及时提出装修需求,发现纠纷第一时间沟通解决,避免工程完工后造成不可逆损失,维权艰难更影响入住体验。
【赠品】
街边购买净水器,赠送的电动车爆胎引发事故
2019年4月5日晚,消费者高女士与丈夫在街边兜售的摊贩处,花2980元买了一台净水器,并获赠一辆“七彩飞扬”牌二轮电动车。4月7日晚高女士骑行时,车辆前轮爆胎,造成左腿膝盖及右肩骨折,预计治疗费用需人民币8万余元。受伤后,消费者多次与商家交涉未果,后投诉至泰兴市消费者协会。经调解,商家最终一次性赔偿高女士医疗、误工费等费用合计人民币45000元,消费者表示同意。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经营者以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为条件,以奖励、赠与等促销形式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免除经营者对该奖品、赠品或者奖励、赠与的服务所承担的退货、更换、重作、修理以及其他责任。”根据规定,商家赠与的电动车辆存在质量瑕疵,对消费者造成了损害,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承担赔偿责任。
省消保委也建议,购买商品要到正规的商场商店,购买时仔细查看商品,注意厂名、厂址、合格证等基本信息是否齐全;同时仔细了解商品售后维修和服务方式,保存好发票收据及付款凭证,遇到纠纷时,收集完整证据及时向维权组织寻求帮助。
【购物】
租赁柜台突关门,商场连带要担责
2016年12月,消费者王先生在宿迁市泗阳县某商场的家电柜台购买五台空调,总金额为15595元,消费者缴清款项并收到商场开具的缴款凭证和发票。
2017年2月安装一台,此后消费者多次要求商家尽快送货并安装,但没有得到有效回应。后来商家经营不善关门停业,消费者联系商场解决问题,商场以消费者没有提货单,无法核实是否送货为由,拒绝处理。经过消协调解,商场同意根据消费者意愿交付空调或返还钱款。2019年7月18日,该商场将剩余四台空调款项11929元退还,消费者表示满意。
本案是比较典型的卖场租赁柜台产生的消费纠纷。虽然实际的经营者是已经关门的某柜台,但该柜台与商场之间存在柜台租赁关系,同时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凭证、发票加盖的均为该商场印章,因此,在柜台承租人不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况下,消费者依法要求商家赔偿,商场必须配合,为消费者先行赔付到位。
【共享经济】
租车期间发生剐蹭,保险费用谁来付
2018年国庆期间,消费者王先生下载了一款共享汽车手机APP,进行租车服务。后来租车过程中剐蹭了他人车辆,交警认定王先生负全责。事故通过保险理赔期间,王先生先行垫付了1300元。然而直至2019年6月,商家仍未退还消费者垫付钱款,王先生认为事故走的是全险,且与保险公司联系后得知实际定损费用仅为600多元。协调无果后,消费者投诉至常州市新北区消费者协会。经过调解,最终在扣除拖车费、事故保险费率上浮等其他手续费550元基础上,双方协商一致,退还消费者750元。
近年来共享服务逐渐成为大众消费项目,但合同细则、纠纷处理机制、押金退还方案等问题依然有很大改进空间。为避免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消费者在接受这些便利的服务时,务必仔细阅读协议,确定权利义务内容。消费者组织也将继续立足消费痛点,妥善处理纠纷同时,引导商家提升服务水平,确保共享经济真正惠及每位消费者。
【游戏】
未成年人游戏充值3万多元,这钱能退吗
2019年4月,投诉人王女士向常州市武进区消费者协会反映,17岁的儿子小伟(化名)陆续为一款网游充值,金额总计高达3万余元,希望商家能够退还充值款。
调解中,工作人员核实该账户登录IP地址、充值金额正常,到底是王女士充值还是小伟误用父母手机充值成为关键点。通过对王女士生活习惯、使用手机频率、操作游戏熟练度等综合判断,小伟误充值几率较大。经过多次耐心调解,商家同意,在检查账户无异常情况下,最迟2020年中旬办理退款。
消协专家表示,本案中投诉人孩子小伟为未成年人,其充值行为应当经过父母同意或追认。而在投诉人明确表示不予同意并要求退还费用时,该消费民事合同无法成立,经营者理应退还所有充值钱款。
近年来,未成年人不当使用成年人身份信息和手机、资金进行网游充值、打赏主播的现象时有发生,值得警惕。省消保委呼吁,家长应加强教育管理,促使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学校等教育组织应当正确引导,告知其盗用家长网银的行为,已越过未成年人正常行为的界限,予以严厉批评和坚决禁止;作为专门经营网络游戏的企业,具有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应当加大技术投入,设置有效的识别、验证、阻拦、预警系统,出现纠纷积极配合,快速判别,保障消费者财产安全。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