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力量勾画“一带一路”美好未来
12月15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南京市人民政府、长沙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2“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在北京、南京、长沙三地同步举行。活动以“青年创意推动跨文化对话和应对全球挑战”为主题,吸引了4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89名青年代表参会,凝聚青年智慧,展现青年担当,推动不同文化与文明真诚对话、互学互鉴、共话未来。
“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已连续举办5年,搭建了一个国际合作与对话交流的载体平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助理总干事加布里埃拉·拉莫斯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在自然遗产科学、环境保护等方面,青年人贡献着核心力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致力于为全球青年主导的解决方案提供支持,倾听青年声音,践行青年参与。她同时呼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搭建政策对话平台以全面支持青年发展,与青年携手共建和平、安全和繁荣的世界。
“各国青年在这个平台上,交流了思想、凝聚了共识、加深了理解、增进了友谊,尤其在疫情期间展现出了强大的创造力、韧性和旺盛活力。”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田学军鼓励青年朋友们勇敢担当,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增进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打破交往壁垒,架起和平桥梁;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国家发展乃至世界发展的“大蓝图”,积极投身到跨文化对话、遗产保护和传承等事业中,为世界带来更多信心和希望;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通过创新合作,集共智、克难题,为“一带一路”建设增添持久和强劲动力。
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南京,不仅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带一路”交汇点重要枢纽城市。目前,南京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7座城市缔结友城关系,在24国建立31个海外协同创新中心,成为中国首个获得世界“文学之都”称号的城市。不久前,南京小西湖街区项目获得“2022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创新贡献了南京智慧。南京凭借广博精深的文化体系和开放包容的城市性格,不断书写中外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青年是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力军,是持续推进全球对话和多边合作的重要力量。此次论坛上,中国、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国家的青年代表围绕“在可持续城市发展中以青年的创造力促进遗产保护”“鼓励跨文化对话中的文学创意”两大议题,分享自身心得体会及探索感悟。
“今年,我的家乡发生了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洪灾,让我更主动加入到水资源的保护中。”来自巴基斯坦的穆罕默德·阿巴斯·拜格聚焦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传承,带来了农业精准种植、水系污染物清除等治理方案。江苏省作协会员、南京市作协会员、青年作家赵汗青细数了南京明城墙历史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秦淮灯会彰显文旅融合新生态、南京白局进校园创新实践等南京探索,表明“以青年的创造力促进遗产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不变的课题与努力的方向”。
“在我们国家,拥有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完整华文教育体系。”来自马来西亚的关浩然,把语言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走出了与现场青年彼此认识的第一步。“我正在跟随导师参与并策划一系列与影像、音乐、绘画等领域相交叉的艺术活动。”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李家玉带来了一系列跨文化文学创意活动计划。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张鑫以“在文学中看见城市”为主题,讲述了卡尔维诺、毕飞宇、叶兆言等中外作家如何用文学叙事讲述城市故事,并分享了自己参与“创意写作与东西方生态”——中美文学之都诗歌创意写作工作坊的经历,“通过学习交流,我们惊喜发现,语言的隔阂并不阻碍文学创意的生根成长。”
同时,丝绸之路沿线遗产、海上丝绸之路、教科文组织促进文化间对话框架、数字融合等领域的专家结合自身研究实践,围绕青年参与遗产保护、青年促进文化融合等内容和与会青年代表展开精彩对话。
今年“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还创新开展“长江文化主题研学”活动,邀请外籍青年前往南京明城墙、五马渡码头、南京眼等地,感受古都悦动魅力和现代活力,在互学互鉴中,促进中外文化交融共通。(记者 邢虹 余梦迪)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