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也该关心孩子怎么玩

2023-11-16 08:45 来源: 编辑:中国江苏网 浏览量:0

最近一到周末,南京的不少年轻人就到公园集合,在“猫捉老鼠”的“童年回忆”里玩得不亦乐乎。不过,有游戏组织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年轻人爱玩自己小时候常玩的“躲猫猫”,而现在的小学生却不怎么玩。这让我们不禁思考,“躲猫猫”为何逐渐远离了孩子们的童年?

曾几何时,只要一片场地、一群小伙伴,“躲猫猫”游戏就自发组织了起来。可放眼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如今玩“躲猫猫”的孩子确实少了。细想原因,一方面家校普遍重视安全,生怕孩子玩出闪失,对“躲猫猫”等存在安全隐患的游戏并不鼓励;另一方面孩子课业负担较重,放学后各回各家,哪还有时间尽情玩耍?孩子爱玩的天性得不到释放,转而以网红玩具代替传统游戏,小学里流行起玩“萝卜刀”、吸“鼻吸能量棒”。

教育专家担心“萝卜刀”隐藏暴力暗示,“鼻吸能量棒”存在健康隐患,这不无道理。有学者认为,玩游戏,就是自愿尝试克服种种不必要的障碍。参照这个定义,“躲猫猫”是游戏,体育运动是游戏,而玩“萝卜刀”不是。通过玩,让孩子学会怎么解决争端,明白如何面对规则,了解到危险往往与新奇同在,认识到成功需要不断尝试。科学适度玩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孩子来说,创造力、想象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玩耍,是培养这两项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今的孩子们,玩的能力似乎变弱了,玩成为一件“奢侈品”。学校和家长在重视孩子的学习之余,也该关心孩子“怎么玩”。

如何让孩子用好碎片化时间科学玩耍,是家校应共同思考的课题。一来,要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安全再重要,也不该一刀切地禁止玩耍,教育部门、学校、家长应厘清权责边界,给孩子课间玩耍创造条件,避免因噎废食。二来,要办好学校的各项活动。保证体育课不被占用,精心组织校内运动会,鼓励校内兴趣社团,用制度“护航”玩耍。再者,家长也应转变教育思路,既重视当下可见的“学力”,也关心玩耍带来的“潜力”,让孩子张弛有度健康成长,给这一代孩子留下如同“躲猫猫”一般快乐的童年回忆。

原文地址:https://jsnews.jschina.com.cn/jsyw/202311/t20231116_3318839.shtml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图片新闻
热点资讯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