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理性看待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的“温差”

2023-12-19 09:00 来源: 编辑:中国江苏网 浏览量:0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注意把握和处理好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的关系。今年7月,国家统计局发言人也表示,要正确认识宏观数据和微观感受之间的“温差”。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整体回升,但人们微观感受似乎并不突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温差”。全面辩证把握当前经济形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理性看待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的“温差”。

“温差”之所以出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宏观数据的综合性与微观感受的局部性存在结构性差异。宏观数据反映经济整体情况,是对微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抽象和大致加总而非完全统计。同一个经济变量比如政策对不同微观个体来说,比如不同行业、规模、所有制的企业,以及不同区域、不同收入的居民,和不同领域的劳动者来说,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因此个体感受与宏观经济实际运行情况难免存在差异。

此外,“温差”也是经济发展趋势性与阶段性之间的差异造成的。经济总体保持回升向好态势,但还需一定恢复期,政策效力的传导、消费潜能的释放等也都需要时间。同时,这也是新旧动能转换中难以避免的“阵痛”。新兴产业大多是技术或资本密集型产业,对宏观经济数据作出重要贡献,但动能转换对劳动密集型等传统产业则有一定影响。加上疫情、外部环境变化等因素的作用,许多企业至今尚未完全恢复,这也是微观感受“偏冷”的原因所在。

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之间的“温差”,为我们提供了客观看待经济现象的双重视角——解读宏观数据时,要认识其重大意义,也要了解其局限性;同时,也要关注微观个体在经济生活中的具体情况和真实感受。事实上,宏观与微观的“温差”,折射的正是经济发展的堵点,也正是解决经济难题的切入点。看到“温差”、重视“温差”、研判“温差”,有助于经济政策的调整和优化,让政策与现实更具适配性。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形成超4亿人的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这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这也是我们最大的信心和底气。“温差”启示我们,提振微观主体信心,一方面要采取更有力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稳就业、促增收中的重要作用,让政策效力真正浸润到微观主体。另一方面,要统筹好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先立后破”,做好新旧产业之间的有效接续,在稳中求进的前提下破除旧的动能、形成新质生产力。

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最根本的还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我们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滞,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改革开放既是短期消弭“温差”、增强信心的必然前提,也是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增强发展动力的重要保障。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5周年,改革进入“深水区”,好啃的“骨头”基本都已经啃完。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克服经济运行的新困难新挑战,我们必须敢于去啃“硬骨头”、破“坚冰”,推动更深层次的改革,不断优化投资和创业环境,充分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内生动力和勃勃生机。

原文地址:https://jsnews.jschina.com.cn/jsyw/202312/t20231219_3335539.shtml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图片新闻
热点资讯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