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的文博青春之旅启幕啦!江苏“拥抱文博 接力传承”青少年文化实践行动正式发布
看江苏青少年如何趣玩文博!在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5月16日,由省委宣传部指导,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拥抱文博 接力传承”青少年文化实践行动在南京博物院正式启动。本次青少年文化实践行动发布了三大重磅活动,将通过形式多样的互动活动,带领青少年在实践中拥抱文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能传承更要创新
青春表达让“文博热”长居顶流
活动开场,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分校的同学们以灵动的舞蹈带领观众穿越历史长河,正式开启与文化传承双向奔赴的“博物馆之旅”。
“博物馆承载着历史,凝结着记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宣传的重要阵地。”新华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顾雷鸣在致辞中表示,青少年群体“文博热”的兴起,不仅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对历史文化的热爱,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全新活力。作为主流媒体,要积极策划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在更多青少年心中,植下“筑牢文明之基、传承文明根脉”的种子。
此次江苏“拥抱文博 接力传承青少年文化实践行动,既有创新形式的视频呈现,也有文博传播的青春体现,顾雷鸣表示,要用“年轻态”的表达、“沉浸式”的参与、“全平台”的融合,把文博教育推广做“活”、做“实”、做“深”,让“文博热”长居顶流。
博物馆也是课堂
“宝贝”遇见“宝贝”好故事来了
一袭古风长衫站在舞台中央,来自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的高一学生郭尔乐将他的文物守护日志娓娓道来。去年曾因“含泪吟诗致敬白居易”而走红网络的他,被网友们称为“诗词少年”。事实上,这位热爱国学的少年,也是一名资深的“文博爱好者”,曾长期担任六朝博物馆“小青莲”志愿讲解员的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守护文物既是传承智慧、更是传播文化。“讲好文物的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吾辈有责,当奋勇担当!”
博物馆不仅是文物的宝库,更是生动的课堂。南京市拉萨路小学校长刘宁带着一本由学校六年级学生亲手绘制的文物日历走上舞台,向大家分享了一个关于“宝贝”的故事。“文物是历史的宝贝,孩子是未来的宝贝。当‘宝贝’遇见‘宝贝’,博物馆课堂的故事就开始了!”刘宁介绍,学校立足南京“博物馆之城”丰富资源,构建特色文博育人体系,“跟着书本逛博物馆”让孩子们借助AI工具与文物对话,古老文物成为了“萌萌哒”表情包;校园走廊博物馆里,千年的钱币、古老的汉字、低吟的童谣、方正的邮票,都在与孩子进行穿越时空的互动。“让‘历史宝贝’滋养‘未来宝贝’,通过博物馆里的大课堂,我们联结古今、融通学科,呵护每一个孩子成长!”
新技术赋能传播
“云上博物”带你体验数字文物之美
从线下实体展陈到线上数字共享,从“请进来”的沉浸式体验到“走出去”的云端传播,江苏文博正以创新姿态拥抱时代。活动现场,观众们直观感受了科技如何为文博赋能——打开手机扫一扫,便能进入南京博物院推出的“物华天宝”数字文物世界,满屏的数字文物正用不同的方式向大家招手,只需轻轻点击感兴趣的文物,即可解锁360度全景观赏模式,甚至能像“穿越时空”般亲手“触碰”文物细节。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芙蓉石蟠螭耳盖炉”,点击放大后,连炉身纹路的细腻雕刻都清晰可见。
作为文化大省,江苏致力于推动文化遗产“活”在当下、传向未来。本次“拥抱文博 接力传承”青少年文化实践行动也特别邀请了一批博物馆长担任文博创新导师团成员,南京博物院院长王奇志、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等文博大咖纷纷向青少年们发出邀请:一起来博物馆感受厚重的历史之美,见证声光电结合的数字文物,沉浸式体验博物馆的“密室逃脱”,在实践中玩转文博。
现场还举行了江苏“拥抱文博 接力传承”馆校合作结对仪式。南京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南京六朝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徐州博物馆五大文博场馆代表,与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市拉萨路小学、徐州一中等大中小学校代表现场结对,新华日报社副总编辑、扬子晚报总编辑刘大颖,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李向民为馆校代表颁发结对证书,见证馆校携手,搭起文博传承的桥梁。
三大活动重磅亮相
青少年文博创新传承的征集令正式发布
在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新华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顾雷鸣,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兼省文物局局长、南京博物院党委书记拾峰,以及团省委副书记李晓明的共同启动下,江苏“拥抱文博 接力传承”青少年文化实践行动正式发布。文博少年研学团首批团员正式出发,开启南博研学之旅。
本次青少年文化实践行动将重点推出三大创意互动实践活动:“宝藏专家面对面”系列分享,文博大咖与你近距离交流;“趣玩文博”创意视频征集,让中小学生花式为文物“代言”,学生可扫码进入少年志App活动专区在线投稿;“拥抱文博”大学生文博推广主理人计划现面向高校学子发出“令人心动的offer”,鼓励学生围绕“AIGC视听”“社教推广”“文化主题衍生”三大赛道发挥创意,通过创作文博IP动画短片、数字人、策划文博互动课程、教育产品、以及开发文创产品和体验空间场景应用等方式,让文博宝藏成为网红“流量”。该活动已在扬子晚报紫牛新闻、少年志APP“拥抱文博 接力传承”活动专题专区发布,同学们可自组团队、自由发挥,为文博场馆或文博产品进行定制化推广策划,并将你的推广成果发送至邮箱shaonianzhi2024@163.com,优秀主理人还有机会入选本次项目实践成果分享会进行线下展示和进一步落地转化。
当天,来自南京艺术学院和南京师范大学两所高校的团队代表率先认领了他们的文博推广主理人计划。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研究生牛筱雅表示,她将在导师王潇娴教授指导下,用设计专长为与苏州博物馆定制江南美学文创产品,南京师范大学大三学生甲欣桐则表示,想和伙伴们用英语短视频向世界推介南京博物院“小粉炉”等珍宝,以青年视角解码文物故事,让中国文物成为世界潮流。
据悉,江苏“拥抱文博 接力传承”青少年文化实践行动依托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矩阵全网推广,相关动态将在扬子晚报紫牛新闻和少年志APP活动专区同步更新。过程中,扬子晚报还将推出“我在博物馆C位出道”“我和宝藏同框打卡”等融媒策划,并在抖音、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推广。同时,欢迎加入小记者文博研学团,用脚步丈量历史,用眼睛观察文明,做文博传承的小使者。
扫码进入专题
策划 王璟 统筹 蔡蕴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雪瑞 贺东婷 李晨
摄影 宋峤 罗皞 编导 朱奕昕
视频 庄建剑 吴伟龙 张华纬
校对 石伟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