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贾汪区:下好“三步棋”闯出移风易俗新路径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大泉街道将移风易俗作为基层治理的关键一招,通过机制创新、队伍联动、文化引导“三步棋”,走出一条乡风文明建设新路径。
构建“三位一体”长效机制
以制度强化约束。针对高价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大泉街道出台并实施《大泉街道红白事操办标准指南》,创新推行“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工作模式,以村(社区)为单位,组建9支先锋服务队和547支志愿小分队,建立“事前报备—事中监督—事后评议”闭环工作机制,确保移风易俗工作落到实处。
让“遵规”成为自觉。大泉街道通过广泛征求民意,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协商议事会等自治平台的作用,采用“群众提、大家议、共同定”的方式,对村规民约(社区公约)进行修订和完善,并将移风易俗与积分制管理相结合。泉西村设立“文明积分超市”,对简办红白事的家庭给予实物奖励,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典型成为示范。大泉街道常态化开展“好媳妇 好婆婆”评选活动,并通过“贾汪正能量 身边好榜样”选树活动,大力弘扬身边的先进典型。同时,以“整洁有序习惯好 文明程度大提高”微习惯养成活动为抓手,推动文明行为在基层落地生根。泉城社区开展的“党员进社区 建言解难题”活动,吸引20多名党员主动报名参与,累计解决居民房屋漏水、管道堵塞、环境整治等民生问题72件,服务群众1200余人次。
构建三级联动网络
以专班统筹推进。大泉街道成立由党工委书记亲自挂帅的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整合民政、宣传、妇联等多个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建立周调度、月通报的工作机制,及时掌握工作进展,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规范红白事操办。大泉街道精心选配27名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成员组成红白理事会,并制定《大泉街道红白理事会章程》。该章程对宴席标准、酒水标准、乐队标准等具体细则进行明确规定,并建立严格的申报审批制度,确保红白事操办有章可循。崮岘村的红白理事会提供“一条龙”服务,将每桌费用严格控制在400元以内,有效减轻群众的经济负担,得到广大村民的认可和支持。
推行“三长”联动机制。547名小组长、楼长、街长担任移风易俗监督员,形成覆盖全街道的监督网络。这些监督员通过“民情日记”记录、微信群反馈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累计收集到380条意见建议。同时,他们积极劝导红白喜事新办简办,成功劝导72起,劝阻各类宴席48起,有效遏制了铺张浪费现象。
构建全方位宣传格局
线上线下齐发力。在线上,大泉街道精心打造“云上文明”传播平台,充分利用“村村响”广播系统每日定时播报移风易俗相关内容,并通过微信群广泛转发236个生动有趣的短视频。同时,街道内的电子屏24小时不间断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和公益广告,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在线下,街道着力打造“沉浸式宣传场”,共发放1.7万份《致大泉街道乡友乡贤的一封信》和《大泉街道文明新风十条》倡议书,并在社区、村委会等公共场所张贴520张醒目的宣传海报,确保宣传信息覆盖到每一个角落。

干群参与聚共识。大泉街道积极组织党员干部等群体,开展12场“移风易俗大家谈”庭院恳谈会,为群众提供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此外,街道还创新性举办“生人社会VS熟人社会”主题辩论赛,通过正反方激烈的观点碰撞,引导群众深入思考人情往来、经济负担与幸福生活之间的关系。这种互动式的宣传方式,不仅增强了群众的参与感,也使得移风易俗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文化浸润树新风。大泉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等文化阵地,积极开展“百姓大舞台 有才你就来”群众自办文化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群众自编自导自演了多个文艺作品,如小品《高价彩礼》和快板《移风易俗新风尚》等,用生动鲜活的群众语言讲述文明故事,传递移风易俗的正能量。这些作品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移风易俗的理念融入群众的文化生活中,让文明新风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魏稳)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