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试点满一年,长三角创新联合体探索了什么?
7月初,《长三角创新联合体建设工作指引(试行)》开始施行。由江苏省科技厅牵头,三省一市科技部门联合制定、发布的工作指引,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将长三角创新联合体的组织实施、管理及试点经验固定下来,为今后继续建设长三角创新联合体提供制度保障。
创新联合体是由领军型科技企业、重大创新平台或行业公共技术平台等高能级创新主体牵头,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高校院所等资源,多个主体联合攻关的一种组织形式。在建设省级创新联合体的基础上,将这种组织形式“跨域”“提级”,是长三角地区的先行探索——去年6月,首批12个长三角创新联合体开始试点;一年后,又一批、12个,接力启程。
一年多来,长三角创新联合体如何协同攻关,有哪些机制上的探索?近日,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采访了几家由江苏单位牵头的长三角创新联合体。
强强联合,聚焦战略必争领域开展攻关
首批长三角创新联合体涉及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航空制造、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和量子通信等7个技术领域。其中,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领域均有3个联合体,集成电路领域有2个联合体。
人工智能领域的长三角语言计算创新联合体,由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汇聚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共有沪苏浙三地的6家单位。
思必驰董秘龙梦竹介绍,汽车、家电、办公等不同场景,对大模型的需求各有侧重。场景适应性问题是通用人工智能(AGI)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难题,直接影响AGI的可靠性和商业化价值。一年多来,针对AGI在垂直行业落地时面临的知识深度不足、实时性有待提高、多模态交互复杂等挑战,联合体推动认知大模型理论算法创新,力求实现更多场景的应用突破。以思必驰助力吉利领克900打造全时语音助手为例,思必驰基于DFM语言计算大模型构建的“1+N”中枢大模型架构,将领克900的星睿AI大模型与DeepSeek大模型深度融合,提升语义理解与上下文记忆能力,并通过泛化指令学习,实现自适应迭代。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依托自研的全链路语音交互技术,将语音系统与智能汽车里的车控、娱乐等核心功能无缝对接,以“语音+多模态”方案,支持手势、面部识别等直观便捷的车控模式,让用户体验迈上新台阶。
分批建设长三角创新联合体,是长三角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的重要举措。自2020年12月科技部印发《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以来,长三角加快科技创新的跨区域协同,包括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强强联合,面向产业创新需求开展重大科技攻关。
长三角中药绿色智能制造技术创新联合体由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正着力攻关“现代中药提取精制生产线智能制造技术开发与应用”。这是2023年度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28个联合攻关项目之一,由提出需求的康缘药业与揭榜的江南大学、上海远跃制药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后来,这3家单位又牵手新伙伴——安徽中医药大学、上海现代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前者是中药制药工程技术领域的一流高校,后者为上海市生物医药创新服务平台的核心成员,组成长三角创新联合体。联合体的80名攻关人员,涵盖中药、机械设计与制造、通信与信息系统、算法设计等专业,博士占比48%、高级职称者占比51%,35岁以下青年占半壁江山。
康缘药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技术攻关不仅解决企业自身痛点,更回应行业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的共性需求,为中药智能制造提供可复制的范本,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第二批12个联合体分布在10个领域,既包括第一批所涉的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也扩展到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机器人等,都属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范畴。
工作指引中,科技部门明确长三角创新联合体的使命: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必争领域,攻关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标志性引领成果。
高效协同,建立一套全面细致的运行法则
创新联合体模式,旨在消除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之间的鸿沟。“联”好分散在产学研不同环节、处于不同地区的创新资源,需要建立一套定位清晰、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运行法则。
成立之初,康缘药业和4家成员单位的合作基础、熟悉程度深浅不一;成员单位之间,有的未有交集。如何真正联起来、高效转起来?经充分协商,联合体制定全面细致的管理办法,成立科研项目领导组、课题组、项目管理组、专家指导组,构建职责分明、运行高效的管理协调组织体系。各单位均设科研助理岗位,辅助数据采集、文献研究、报告撰写、经费使用等,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提升科研效率,同时规范科研经费使用。
根据攻关需要,联合体内部还形成不同的小组合。开发全智能、无人化生产线的具体任务,把康缘药业和江南大学、上海远跃深度捆绑。“康缘药业作为生产线的应用单位,主要负责需求提出和应用落地,全程、及时、准确地为我们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论证提供保障。”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艳介绍,“我们和上海远跃,一个做软件、一个做硬件,双方的合作在于软硬件兼容,就是让上海远跃研制的设备能够搭载我们的软件。”
对比与一些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的经历,王艳体会到,创新联合体内各单位交流更密切,而且一个配备专职人员、机制完善的协调体系,“让我们少了很多沟通、对接的事情,把精力集中在技术攻关上”。
思必驰牵头的联合体实行“群策群力+专业指导”:行业专家提供技术咨询,成员单位共同参与风险管理,对项目可行性与安全性联合评估,减少风险和不确定性。这种模式下,思必驰与吉利研究院等单位的协作少了壁垒、多了精准对接,大模型融合、多模态交互等技术突破才能快速实现并落地。
资源共享是联合体的核心优势之一。思必驰建立的资源共享机制,让江苏的算法、上海的科研数据、浙江的产业场景紧密联动。中药绿色制造联合体则依托康缘药业建设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开展工作,并共享仪器设备、技术专利与人才资源等“软硬件”。
合理的利益分配,促进创新动力持续涌动。“短期看,应用侧企业通过定制化技术快速获得市场竞争力;长期看,联合体积累的共性技术成为行业发展基础,可在不同领域实现规模化商业落地。”龙梦竹点出联合体的利益逻辑。在知识产权方面,语言计算联合体通过签订劳动合同与保密协议明确权益,对核心人员实施股权激励,与高校共建实验室时提前约定成果分配;中药绿色制造联合体则设知识产权管理小组,明确“独立研发成果归己方,合作成果归参与方共有”,让每一份贡献都有合理回报。
持续推进,用“化学反应”优化创新生态
4月,吉利领克900发布,其车载语音系统刷新了人们对智能人车交互的认知。当不同人发出“打开天窗”“播放歌曲”“调低空调”等多个指令,系统立即照办。如此听话的系统,是语言计算联合体成立一年来的协作结晶。目前,相关技术成果不仅在吉利汽车上应用,落地至联合体之外的安徽奇瑞汽车,还进入智能家居、数字政企领域;未来,联合体计划切入具身智能赛道,在多模态交互、大模型与运动控制结合等方向力争有所突破。
最近,在上海远跃,用于中药生产的智能化闭环浓缩机完成样机研制及调试——这是中药绿色智造联合体的阶段性成果。该公司副总经理张复广对记者说到参与联合体的体会:“我们作为设备制造企业,能够真实地获得药企的工艺痛点和提升需求,借助高校和企业用户的力量,研发出更贴近客户需求的设备。”
上海远跃通过联合体提升研发精度,而科沃斯、老板电器等语言计算联合体成员在智能家居场景中快速应用大模型交互技术,实现市场竞争力的跃升。可以说,志同道合的伙伴因共同的利益走到一起,各扬所长也各得其所。
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在联合体中充分彰显。两批长三角创新联合体,除了一家由高等级实验室牵头,其余均由领军型科技企业扮演“创新带动者”的角色。
第二批长三角创新联合体,同样有3个由江苏企业牵头,分别为海洋信息传输技术、抗微生物感染药物研究、低轨卫星通信集成技术创新联合体。
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毓介绍,微生物感染,尤其是耐药性微生物感染,是全球公共健康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该公司牵头的联合体,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提出临床未满足需求为起点,到中国药科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等科研伙伴开展技术攻关,再到奥赛康药业、南京海润医药有限公司负责工艺开发、产业化,最后经华山医院临床验证后将成果推向市场,形成一个“闭环”。联合体的目标是,用3-5年开发1个抗耐药感染防治创新药,实现 2-3个抗感染药物的产业化。
南京美辰微电子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东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组成的联合体,主攻低轨卫星通信全链路核心芯片研发。记者从美辰公司获悉,项目已完成总体方案论证,进入关键技术攻关与电路设计仿真阶段。
两批“冲锋队”,探索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的新路径:以具体任务为“磁石”,吸引产学研用各方;以合理机制为“黏合剂”,让创新资源从“物理聚合”走向“化学反应”;以互利共赢为“催化剂”,让内生动力持续迸发。
在科技创新资源雄厚、产业链供应链完备的长三角,加强跨省域、跨部门的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整合,是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课题,其解答之道也将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借鉴。三省一市政府部门对于长三角创新联合体的引导和支持,明明白白地写在工作指引中:支持开展重大科技攻关、支持建设重大创新平台、支持培养高层次人才队伍、强化科技金融赋能、强化创新要素导入。未来,随着更多联合体组建、运行,长三角有望形成“技术共研、成果共享、标准共建”的创新生态。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徐冠英 蔡姝雯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