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地铁线,为何“牵动”一座城?
8月6日上午7时,家住江宁水阁路、在北京西路省电力大厦上班的小林走进吉印大道地铁站,正准备按惯例开启他每天的“换乘上班模式”:乘S1号线到南京南站,换乘3号线到鸡鸣寺站,再转4号线到龙江站,全程要个把小时;没承想站台电子屏上线路图闪烁着新的光点,一瞅,5号线开通了,从吉印大道直达方家营,无需换乘,只消半小时,不由得喜上眉梢。
昨天,南京地铁5号线沿线像小林这样喜出望外的市民可谓数不胜数。当日,大体呈西北—东南方向贯通南京城的5号线正式全线运营,不仅给沿线百万居民带来利好,还将带动南部新城开发,推动下关滨江、山西路—湖南路复兴振兴。
一条“百万级人次”客流走廊
早晨7点一刻,5号线江宁吉印大道站5号口已聚集了不少“首批乘客”。刚从方家营站坐完全程到此的张师傅打开手机给朋友看照片,庆幸地说:“昨天要不是儿子刷到5号线开通的新闻,我肯定会错过今天这班首发,这可是我们老下关盼了近十年的地铁线!”
由于地铁5号线全线开通的信息前一天晚上才发布,许多市民还不知道这一喜讯,记者一早体验5号线,乘客不是很多,从江宁到主城各站,乘客都有座位,只有两三个人站着。直到夫子庙站,人才多起来。到上海路站时,2号线在此换乘,站台才出现早高峰;云南路站换乘4号线,5号线上上下下的人也很多,此后直到下关方家营站,列车一路疾行,全程1小时左右。
在方家营站,早上刚过5点,天刚蒙蒙亮,就有十几位市民等在站台前了。“终于通了,我激动得整晚都没睡好,起来好几次!”方家营站一居民说,老下关背靠主城、面向长江,主城来的道路到了这里就成了断头路,地铁7号线、3号线又从外围绕过了,“有了5号线,直达市中心,下关到哪都方便了,不再是‘被城市遗忘的角落’!”
5号线经过的光华门地区,同样填补了“地铁空白”。在石门坎、光华门站,陆续上来不少老年人,一位从熊猫厂退休的刘大爷告诉记者,这一地区几条地铁线都不经过,到新街口要倒两三趟公交车,“现在好了,坐上5号线,到市第一医院、省中医院,都很方便,一车直达!”
从吉印大道站到方家营站,5号线全长37.4公里,全部为地下线,不但填补了下关滨江、光华门这些地区的“地铁空白”,还打通了开发中的南部新城,以及东山老城、九龙湖片区,江宁这些片区到主城的通勤时间缩短至30分钟。
不仅如此,5号线从西北往东南斜插主城,一条线串起了南京大多数地铁线。“尤其在城市中心地区,作为骨干线的5号线与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四条骨干线都能换乘,是南京唯一与这四大骨干线都能换乘的地铁线。” 南京城市与交通规划研究院董事长杨涛说,由于这些骨干线多数拥有或规划“(日)百万级客流量”,如今通过5号线实现了“大团圆”,城市经由地铁实现交通“大进大出”、绿色出行,有利于保护老城,更好衔接城市核心区和外围新城,对于强化新街口、夫子庙等核心商圈地位,推动三山街、山西路、南部新城等城市次中心的形成,意义重大。
一条纵贯古今文化长廊
随着南京地铁“奔跑”速度越来越快,科技化步子越来越大,地铁有了一批忠实的“铁粉”。每逢新线路开通,他们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打卡每个站点,拍站厅设计,有的还在现场开直播。
“就像开盲盒一样,不知道下一站能带来怎样的惊喜!”在大校场站厅里,记者偶遇退役老兵徐福庚。“5号线刚开通,赶紧来看看,今天争取把每个站都跑一遍!”1小时后,徐福庚向记者发来他拍摄的各站点的几十张照片,可谓一站一风情、站站不同样——
虹桥站是南京罕见的“无柱车站”,穹顶设计模拟星空,每当夜幕降临,站厅内星光点点,仿佛置身浩瀚宇宙。墙面的浮雕壁画,中山码头、扬子饭店等鼓楼滨江的历史地标跃然墙上,行走其间,仿佛在历史与现代的交织中穿梭。
青春广场站位于中山北路和山西路交叉口,站内墙壁和结构柱描绘了从晚清至现代的女性画像,用不同艺术场景展现时空变幻,折射社会历史文化变迁。
光华门站提取南京明城墙和城门元素,在站厅中间做了拱形造型,色彩上米色与白色融合,车站拱形顶部高4.3米,市民游客仿佛置身于一连串城墙门洞里。
乘坐5号线有如穿行一条文化长廊,从下关、山西路到夫子庙,将六朝石刻、明城墙砖、民国建筑等与百姓当代生活“编织成网”,站点成了文旅融合节点,地铁成了凝聚历史和文化的“流动博物馆”。
在夫子庙站,设计方不仅采用镶嵌玻璃工艺,精致地重现《红楼梦》主题艺术墙《除夕夜宴》经典场景,还把考古发现的一条近千年的古道“原封不动”地展陈,市民游人出站前往科举博物馆时可以瞻仰这个古代遗址,一眼千年。
记者现场看到,这条古道静卧在6号出口旁,主体为青砖侧立错缝铺砌,道路中缝、锁边石及路沟,就像现在道路上的那些配置一样,中间的护栏、两侧的排水沟等,一应俱全,与站厅里穿梭的人群、站厅往下一层飞驰的地铁列车,形成了时空交响。
“通勤路上,多了份文化惊喜!”市民王先生点赞说,把文物“搬”进地铁,为市民游客打造了“触手可及”的历史文化体验,让文物在地铁里“活”了起来。“大开眼界!这是一场现代交通与古代历史的神奇邂逅。”
一条城市发展大动脉
地铁不仅是客流走廊、文化长廊,还是发展动脉、城建坐标。利用5号线规划建设,沿线各站点加大TOD开发,推动老城更新,成为所在板块崛起和地区振兴的强引擎。
在南部新城大校场站,华东最大的万象城,已开始安装外立面幕墙。该项目结合地铁5号、10号线站城一体开发,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地上六层、地下四层,以12米宽空中连廊相连,配建特色街巷、开放式文创街区;地下设有大型商业通廊和多个下沉式广场,连同机场跑道公园、冰立方中芬合作交流中心等公共建筑,带动整个南部新城开发。
夫子庙—三山街商圈由于5号线开通,加上已开通的1号线、3号线,汇聚全城各个方向客流。在5号线夫子庙站,南京市中医院搬迁后建设科举博物馆二期,结合地铁站点一体开发,地下建成300多个停车位,地上打通从泮池、明远楼到飞虹桥的科举文化轴线,形成夫子庙便捷的北主入口;三山街地铁站在建康路上开发1万平方米临街,把水游城、万象天地等综合体连成片,打造“三山街—夫子庙”活力中心区。
5号线开通,将给长期沉寂的山西路—湖南路商圈注入新活力。虽然山西路广场改造还有多个项目待建,但已竣工楼群,和迁建湖南路的青少年宫,已如“堆积木”一样,把广场“推”到城市面前。酷青年中心、鸡鸣汤包总店的火爆,彰显了这一地区的商业潜力,眼下,中环国际广场正改造以“酷娱”为主题的青年综合体,投资2亿元保护改造的军人俱乐部项目一期工程已启动,主打文艺怀旧风,打造白领们“日咖夜酒、微醺社交”场所。
为振兴滨江,5号线在“弹丸之地”的老下关设置了盐仓桥站、下关站、静海寺站、南京西站站、方家营站5座地铁站。随着浦口火车站成为网红,从中山码头坐轮渡赏夕阳、吹江风的轮渡游越来越热。为“截流”这波流量,下关正对全长2.8公里的滨江路出新改造,串起大马路、电厂公园、铁路栈桥遗址、映虹桥等景点。在方家营、下关站等站点,多个商住一体的TOD项目已经开发,和记洋行等历史建筑正在保护利用。
“地铁对于城市开发的拉动,在新城和老城有不同‘打法’。”杨涛认为,对于南部新城、东山新主城来说,地铁站点可以布局大体量的综合体、商业街项目,但对于山西路、老下关和中山北路沿线来说,应更多地进行地块激活、城市更新,要相信地铁大流量、便捷性交通的唤醒和滋养作用,绵绵发力、循序渐进,依托这些地区的历史积淀和商业基础,相信一定会迎来全面振兴之日。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聂伟 顾巍钟
实习生 何千晨 颜泽宇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