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苏超来了》:致我们永不散场的热爱

2025-08-15 09:23 来源: 中国江苏网 编辑:玖柒六 浏览量:0

绿茵场归于寂静,心跳却仍在回响,终场哨响从来不意味着比赛的结束,那些奔跑的身影、震天的呐喊、飞扬的激情,在这个“燃夏”深深刻进每个人的记忆。

一场业余水平的省级联赛爆发出堪比世界杯的能量,这种奇迹唯有千万人发自内心的纯粹的热爱才能铸就,唯有“人民足球”“快乐足球”激发出来的进取精神才能铸就。“苏超”并没有创造“另一种足球”,“苏超”只是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凝聚了各方面的热爱,让足球回归到了它最纯粹的那个样子。

我们爱“苏超”,是爱它撕下所有标签的本真快乐。“苏超”不发明足球,它只是让足球重新成为足球,回归到最本真的热爱与欢乐。这份热爱的内核,是普通人英雄般的闪耀。真正的英雄主义不是天赋异禀,而是永远选择为热爱奔跑。

我们爱“苏超”,是爱那喷薄而出的生命劲力。“进一球”的执着,“拼到最后一秒”的坚持,“十三核拉动”的背后是十三种不肯认输的倔强,“没有助攻全是主攻”的嘶吼里,迸发着江苏人骨子里“敢为天下先”的锐气——胜败之外,有最纯粹的热爱在执着坚守,有最真诚的奉献在默默发光。

我们爱“苏超”,爱的是这一方水土生生不息的精气神。从曾经的足球贫瘠之地,到如今全民参与的热土,“苏超”用热爱铺就的路,正是美好江苏最生动的注脚:平凡人的热爱,终将改写历史的比分。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足球运动的真谛不仅在于竞技,更在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人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顽强拼搏的精神。我们热爱足球,又何止足球?正如奔腾的大运河连通着江河湖海,人民群众发自心底的热爱、千千万万普通人热血奔涌所付出的热爱,也终将汇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浩荡春潮,赋予大国崛起无限能量。

江苏媒体人、出版人身在“主场”,叠加天时、地利、人和,绝对不能缺位和失语。新华报业和凤凰出版两支文化方面军一拍即合,共同策划推出了《苏超来了》这本书。

“苏超”赛场人人都是主角,编写团队个个拼尽全力。7月7日,两队人马首次会合,商讨写作提纲、要点和交稿时间。从酝酿、定题、组队,到拟定提纲写作、编校、设计、印制,一个多月时间,像追梦一样,像打仗一样,《苏超来了》真的就来了!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苏超”的组织和宣传工作,相关领导对选题策划、写作、出版的各个流程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新华日报社双传学社长、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徐海总编辑牵头策划,研究确定书籍名称、思路框架和总体呈现等。新华日报社顾雷鸣总编辑参与大纲讨论。新华日报社杭春燕副总编辑具体负责提纲拟定、作者组织、文图统筹等工作。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袁楠副总经理调度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以及新华书店,形成精干编辑营销团队。

当读者看到此书的时候,“苏超”仍在继续。这本书,只是为“苏超”写下一个逗号。

谨以此书献给关心、热爱“苏超”的人们!献给为苏超默默奉献的人们!也以此书致敬我们对美好生活、对美丽中国那永不散场的热爱!(《苏超来了》编著出版团队)

徐兴无:一部热辣滚烫的“战地通讯”

第一时间收到《苏超来了》,南京大学教授、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徐兴无一口气读完,连连赞叹:“这本书以另一种形式展现了‘苏超’,创出了新意!”

《苏超来了》有何新意?“这本书很像新闻通讯里的一种类型——‘战地通讯’,这种文体一般有几个特点:首先要深入‘战场’,走进‘硝烟战火’,要在激烈的场合里迅速捕捉到兴奋点,抓住有趣的人和事;还要讲究时效性,你看苏超赛程刚过半,《苏超来了》就及时推出。”徐兴无说,“书中蕴藏着很多对江苏当下文化的思考,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思考,它时代的感觉特别强烈,这样的叙事,肯定会对接下来的‘苏超’产生影响。”

《苏超来了》开篇,作者从溱潼烧饼、南通烧饼、泰州烧饼、黄桥烧饼的“唇枪舌剑”开始,娓娓道来“十三太保”的江湖恩怨,语言轻松诙谐、引人入胜。“这本书的语言超越了新闻报道的套路,大量融入了生活化的语言,还有各种各样的梗,不在这个话语圈中生活的人就像被蒙在鼓里。比如说扬州队是厨子队(扬州是世界美食之都),如果不了解扬州美食文化,可能就‘吃’不了这样的地域梗。”徐兴无笑道。

泰州队对阵宿迁队,在开幕式表演中来了一出“武松打虎”,抱着绒布老虎一顿猛捶。原来,泰州兴化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故乡,而宿迁号称“苏北五虎”之一——作者忍不住拍案:“你看这弯子绕的!”又如“徽京也是京”“昆山不跟那上海姓”,以及阿里巴巴旗下各品牌“散装式”应援江苏各市,而“菜鸟”因为名字被“嫌弃”……《苏超来了》精辟总结:“梗,是高度浓缩的时代符号。”

除了文字,徐兴无同样喜欢书中的配图。

苏州队17岁“小孩哥”寇程“梅开二度”,一战成名;常州队与南京队上演雨中大战;烧烤店里,球迷对着大屏加油助威;因“心佑工程”重获新生的藏族男孩曼拉杰,来到南京为苏超加油……“这些图片拍得太好了!”徐兴无赞叹,“都是瞬间性的抓拍,除了赛场上的拼抢,还有队员的生活照,我们这些看球的人,以及我们所在城市的面貌,这本书都进行了综合性的展示。”

徐兴无是扬州人,多年来在南京工作生活。眼下,南京在“苏超”积分榜上位列第3名,扬州屈居第11名。对这个结果,徐兴无笑言“早有预料”:“扬州的文化跟南京不一样,扬州是一个比较优雅、悠然地追求生活的城市。南京虎踞龙盘,‘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在力量和气势上面,扬州就输了一点。”

当我们谈论“苏超”时,其实在谈论“江苏”。一如《苏超来了》中写道:“燃情‘苏超’,是活力江苏的一次‘现场直播’,是观察江苏的窗口,是理解江苏的密码,是读懂江苏的关键。”

在徐兴无看来,江苏代表着大家都想过的美好生活,江苏特别“有文化”,而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个体能够充分自由地发展自己,而不必被限定在一个统一的模式当中。“《易经》第一卦叫乾卦,一条潜龙浮出地面上来,最后飞龙在天。但《易经》认为一条龙的成功其实是不成功的,飞龙在天就会‘亢龙有悔’,只有‘群龙无首’才是‘吉’。也就是说所有的龙都飞到天上,自己成为自己的主宰,才是大吉大利的——这不正是‘散装江苏’和‘十三太保’的写照吗?”(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冯圆芳)

王保顶 (江苏人民出版社社长):解读“苏超”,揭秘“苏超”

“苏超”来了!2025年“苏超”元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横空出世,并非职业化的比赛而全民关注,一票难求而又全民参与,不讲友谊、比赛第一而又其乐融融、全民狂欢,比拼文旅而又出圈、跨界,背后的逻辑是什么?神奇的魅力在哪里?《苏超来了》来了!

《苏超来了》多层面、多角度审视、分析“苏超”,既展示“苏超”比赛的火热与火爆,更揭示“苏超”背后的逻辑与奥秘,货多料多趣味多,图文并茂,对“苏超”进行深度解读,引人入胜。

“苏超”展示了人文经济学的丰富内涵。从“苏超”赛场到网络平台,从各大媒体到茶余饭后,从苏南到苏中到苏北,人们谈论“苏超”更多展示自己的风物文化,你有江南文脉,我有楚汉相争;你有红楼世界,我说西游神魔;你有水磨昆曲,我有大风歌调;你有金陵山川气势,我有姑苏小桥流水。扬子江头、大运河畔,国家文化公园流连忘返;太湖之滨、云龙湖上,中国智造成就驰誉天下。十三太保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各擅胜场、各具特色,高质量发展展示出蓬勃向上的无尽生机。特色产品、精美饮食、风景名胜、风俗人情,都通过“苏超”尽情展示,出圈跨界,吸引人们争相观瞻打卡。人文和经济完美结合,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既通过“苏超”平台全面地展示,同时“苏超”也是人文经济学的标志性成果。

“苏超”是全民参与、实现梦想的舞台。在绿茵赛场,不分职业、不论阶层,学生、建筑工人、烧烤摊老板、外卖小哥、社区工作者等,只要跑得够快、踢得够好,只要有激情、有梦想,你就可以披挂上阵、一展身手。区区三万天,踢踢又能怎!年龄跨度也可足够大,秋天的田埂不会拒绝晚熟的晚稻,春天的田野同样欢迎希望的秧苗,从15岁的“小孩哥”到40岁的大叔,年龄跨度超20岁,这是职业赛场不可想象的。不仅现场气氛不输职业比赛,精彩程度也毫不逊色,开场秒级进球、长途奔袭盘带进球、倒挂金钩进球、帽子戏法进球等,草根球员以自己的实践证明,明星不仅仅是用来仰望和膜拜的,只要你努力照样可以实现明星梦,照样可以成为球场明星,正应了哪吒三太子的励志名言:我命由我不由天!只要足够幸运抢到一张票,就可以在看台上全身心地投入现场比赛,与数万名球迷享受现场震撼氛围。街边烧烤摊与工商大佬的广告牌一同出现,观赛的票根可以享受多重的福利。在社会分工细密导致身份相对固化、社会节奏加快引发竞争激烈的形势下,“苏超”为每个人展现个性、舒展身心提供了绝好的平台,所以“苏超”不仅来了,而且走进了大众心里。

《苏超来了》是新闻出版界深度参与“苏超”的重要成果。各行各业乃至每个人都能找到参与“苏超”的方式,是“苏超”的魅力所在。《苏超来了》体现了“苏超”的速度、“苏超”的效率和人人参与的“苏超”精神,记录球员、观众、志愿者以及社会公众参与“苏超”的感人故事,揭秘“苏超”火爆背后的逻辑和密码,叙说“苏超”的创新创造和商业文旅,展现了新闻出版界的责任和担当。

“苏超”来了,轰轰烈烈地来了,欢天喜地地来了;既然来了,就要长住下来、扎下根来,让“苏超”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相信随着运动设施和条件的完善,公众参与健身的意识和热情会越来越高,“苏超”的溢出效应和持续影响越来越强,关于“苏超”更深层次的思考,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新的图书接踵出版,我们热切期待着。

程章灿:浪奔浪涌,留下在场的历史见证

谈到16天便从策划到成书的《苏超来了》,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章灿称赞:堪称出版界与媒体界在宣传江苏、推广“苏超”方面打了一场“闪电战”。

“媒体人的文章写得生动耐读,既提供了观察‘苏超’的窗口,也通过足球这一别致角度,展现了江苏的历史与文化。”程章灿笑言,在江苏生活的人里,完全不关注“苏超”的恐怕极为罕见。就连多年来较少关注足球的他,也因“苏超”而重新将目光投向这项运动。他在电视上观看了几场比赛,深感“苏超”与那些级别更高却让人觉得“高不可攀”的足球赛事不同,它有着鲜明的草根性与民间性,踢球的多是身边人,各行各业的人。比如淮安一位39岁的村支书参与其中,这就让人觉得足球离自己很近。“老百姓在其中玩得开心、尽兴,这正是‘苏超’的一大特色。”

对于书中提到的“苏超”玩梗式传播,程章灿认为,江苏13个城市之间互相调侃、打趣,甚至流传出“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的说法,看似互不买账,实则是建立在高度文化自信之上的自我解嘲。“什么样的人之间能开得起玩笑?只有好朋友。若非好友,开玩笑可能真会伤了友谊。这种互相玩梗,表面是拆台,实则是补台,从不同角度宣传着江苏,其传播效果十分奇妙,有时甚至比正经严肃的文章、13本城市地域文化史更能引发全国人民对江苏的关注。”

而评论区网友的“金句”,更让他赞叹不已,认为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网友用一两句话切中要害,展现了惊人的聪慧与才华:“我们写文学评论,或是点评一件事,关键在于能否抓住核心。用一两句话——现代人称之为‘金句’,放在过去就是‘警句’——把事情、书籍或文章的精髓说透。这样的话,既能让人信服,也能广泛传播。有时候,一篇七八千字甚至上万字的文章,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核心思想,可能也就这寥寥几句。”

在“十三太保”中,越输越讨喜的常州格外吸引程章灿的注意。“常州是个有雅量的城市!”面对网友从“常州”“吊州”到“丨州”的各种调侃,常州人没有动怒、没有争执、没有反驳,甚至自己也拿这些说法开玩笑。这种胸怀与雅量,让人觉得常州格外可爱。程章灿认为,常州虽在球场上未能取胜,却赢得了人心,也让更多人因此认识、了解常州,进而关注其历史、特产、景点等,在城市文化形象塑造上,常州无疑是成功的。

此外,赛场内外的文明风尚也打动程章灿:观众带走垃圾、为失利球员加油、城市间相互致谢,都是“仓廪实而知礼节”的体现;观众纵然希望赢球,但又不希望比分过于悬殊,这种“见好就收”“留有余地”的想法,也暗含着中国人的处世哲学。

作为首部全景揭秘“苏超”的新书,《苏超来了》让那些因热爱而闪亮的瞬间、因团结而沸腾的城市、因纯粹而动人的故事,永久定格在书页间。

“‘苏超’已成为全网关注的大热点,其发展态势如潮水般,后浪推前浪。这本书的出版,既是‘苏超’继续往前涌动的潮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推动这个潮流的一种力量,两者相辅相成。”对于《苏超来了》的价值,程章灿相信,在未来20年、50年甚至100年,当人们回顾或复盘“苏超”事件时,这本书会起到独特作用。它不仅记录了当下鲜活的历史,更寄托着希望“苏超”影响力更大、更加茁壮成长的美好意愿。它为“苏超”留下了在现场的历史见证。(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洁)

汪修荣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原总编辑):书写凡人梦想,成就时代佳话

如果评选2025年度十大热门词语,“苏超”无疑是其中之一。作为一个足球门外汉,在这个炎热的夏天,“苏超”一次又一次闯入我的耳中,不断激起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当我真正打开这本还散发着油墨香味的长篇纪实《苏超来了》,欣赏纸上“苏超”时,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忽然明白了“苏超”为什么这么火,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苏超”,为“苏超”痴狂。

全书从七个方面全景式立体展示了“苏超”的方方面面,但其主要视角始终聚焦普通人,用大量细节、真实案例与翔实资料生动书写普通人的欢乐、光荣与梦想,以及为之奋斗的故事。这是一种真正的平民视角与平民叙事,这场发生在2025年江苏大地上的足球狂欢注定要载入历史,成为足球运动史上一个标志性事件。

2025年的夏天,名不见经传的“苏超”突然火了,不仅火遍了江苏,还火遍了全国,甚至火遍了世界。“苏超”的火,火在它真正扎根在江苏大地上,带着泥土的气息,是真正的草根足球。13个市516名球员中绝大多数是真正的草根球员,他们职业与身份五花八门,形形色色:面包店老板、快递小哥、乡村书记、空调维修工、银行经理、大学老师、在校高中生和中专学生等。他们都是我们身边的人,也许就是你我的邻居、熟人、同事或朋友。披挂上阵,他们是绿茵场上的英雄;脱下战袍,他们就是普通人。他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这就让我们感到特别亲切。他们来自民间,赛后又回到民间,这种天然的联系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他们代表了最广大的普通人和球迷,他们的奋斗与拼搏也便成了普通人的镜像与缩影,让观众有种强烈的代入感。

这是一场真正的草根足球比赛,所有球员完全本色出演,没有假球,没有人情,有的只是原始的生命与力量的律动,释放的是生命的激情与血性,这是一种生命的舞蹈,青春的旋律。他们真踢球,踢真球,让足球真正回到足球本真,我们在这里看到了真正的足球精神和体育精髓。发生在7月5日南京奥体中心的一场比赛,观众人数竟高达60000余,而抢票者更是高达70余万人,其狂热程度甚至超过了世界杯。值得一提的是,数以万计的球迷中,80%是非传统球迷,很多人从来都没有看过足球,甚至不懂足球,他们完全是被这些草根球员、这种纯粹的比赛吸引来的,正如有首歌唱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这也充分证明了足球的基础在民间,足球的力量也在民间,这就是“苏超”成功的底层逻辑。只有植根民众的、接地气的、亲民的运动,才能真正吸引观众,变成一场全民狂欢。一场“苏超”,让我们从中看出普通人对足球的热爱,也看出了普通人的欢乐和激情。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出版同样体现了“苏超”的速度、激情、纯粹和好玩,体现了新华人与凤凰人对“苏超”的爱。因为这份爱,双方一拍即合,以最快的速度策划了这个选题并使选题变成图书,像射门那样快速有力,像教练那样调度有方。两支团队精诚合作,在这个最炎热的夏天完成了一件平时几乎不太可能完成的火热任务。两强相融,都是勇者、胜者。

《苏超来了》图文并茂,内容精湛,制作精良,文字生动可读,既是两支团队献给所有球迷的一份厚礼,也是献给“苏超”的致敬之作,更是作者与编者新时代合作创造新文化精品的佳话。

原文地址:https://jsnews.jschina.com.cn/jsyw/202508/t20250815_s689e81cbe4b03d79462068e0.shtml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图片新闻
热点资讯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