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EP百强区“三连冠”!苏州吴中何以练成“两山”转化优等生?
8月16日,《中国县域/市辖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研究报告2025》正式发布,苏州吴中位列全国市辖区GEP百强名单首位,实现“三连冠”。盐城大丰、无锡滨湖、南京江宁同步入选榜单前十。
报告以“GEP核算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主题,聚焦全国(不含港澳台)县域/市辖区,开展GEP核算和综合评价。GEP即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综合评价在彰显县域/市辖区生态资源转化成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上榜区域不仅生态本底优越,更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上形成了可复制经验,为全国范围内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了典型示范。
拥有五分之四太湖峰峦,五分之三太湖水域、五分之二太湖岸线的吴中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为太湖增添更多美丽色彩”的殷殷嘱托,坚持生态立区、文化兴区、产业强区,一体谋划、一体推进,打造向世界展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窗口和实践范例。
重塑“太湖绿心”净美新颜
西山岛如翡翠镶嵌太湖湖心,近年来,经历了千年未有的蝶变。2021年8月1日,《苏州市太湖生态岛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江苏省首部以立法形式保护太湖岛屿的“绿色法典”,为太湖生态修复构筑起铜墙铁壁。
“过去采矿采石让山体伤痕累累,现在每寸土地都有法律保护。”金庭镇老渔民陈老伯指着不远处修复后的乌峰顶宕口感慨道。这里曾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重点整改的废弃矿坑,经过整治和系统修复,如今葱绿的树木、各色花海与碧波相映,成为网红打卡地。
法治保障下,2022年至2025年,生态岛共实施生态治理类项目61个,总投资22.55亿元,并交出亮眼成绩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100%。今年1—7月,40个市级河道监测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为100%。
科技也在重塑太湖新生态。依托“高杆鹰眼+无人机+自动监测”技术,吴中区创新打造太湖湖体国考点位监控系统,构建全天候、立体化智慧防线,实现对太湖吴中辖区考核点位全覆盖,全方位织密“水陆空天”一体化水质藻情监测监控网络。
过去一年,吴中区扎实推进太湖综合治理,交出了历史性答卷。太湖连续17年实现安全度夏,太湖吴中辖区水质连续两年达Ⅲ,湖体平均水质30年来首次达Ⅲ,首次达到良好湖泊水平,实现历史性突破;太湖生态岛生态损害赔偿基地“双向匹配”机制得到生态环境部认可并推广;2024年澄湖湖心断面水质取得突破,自设立省考断面以来年度水质首次达Ⅲ,历史性实现全区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达100%。
共护生灵万物动人长卷
在吴中,生物多样性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吴中区通过系列工程重塑太湖肌理,从根本上扭转湿地生态退化、湖泊沼泽化局面,生灵万物在此续写永恒的诗篇。
流水潺潺,莺啼鸟啭。在金庭镇南部的消夏湾湿地生态安全缓冲区,通过“三道关”,湿地系统即可将夹杂化肥、农药的雨水净化。这个入选国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案例,诠释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的精髓,更带动周边发展生态研学产业,年接待学生超5万人次。
无独有偶。苏州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构建有“芦苇沼泽—浅滩—深水区”三级净化系统,成片的芦苇和树林,成为白骨顶鸡、黑嘴鸥、鸿雁等鸟类的栖息地。
镜头内,晨光掠过水面,惊起一群白鹭冲向云霄,留下细碎的翅声。2023年至2025年,吴中区连续性开展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观测工作,不仅用数据记录着鸟类种群的动态变化,更为更高质量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数据。
八哥在枝头欢唱,白鹭掠过水面划出优雅弧线,小䴙䴘带着幼崽穿梭芦苇丛寻觅食物……更有青头潜鸭、水雉、画眉、红嘴相思鸟、凤头蜂鹰、鹗等“稀客”栖居于此。吴中生活着的1200余种动植物,都是吴中生态最美的见证者。
诠释“绿金双高”现实图景
始于治理,终于转型。2023年10月,吴中区荣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荣誉背后,是一套独具特色的“绿金转化”公式:以生态敏感性划定发展边界,以创新浓度提升发展质量。
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吴中孕育了品质上乘的枇杷、茶香百里醉的洞庭碧螺春、酸甜多汁的杨梅、软糯回甜的吴中大米、鲜嫩肥美的太湖大闸蟹、营养丰富的水八仙等富饶的物产,成为“月月有花、季季有果、天天有鱼虾”的“锦绣江南鱼米乡”。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公告,“吴中鸡头米”“西山青种枇杷”“东山白沙枇杷”等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成功转化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至此,吴中区共有地理标志6件,其中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
当下,吴中太湖沿线以文旅点“金”,已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环太湖1号公路”串联生态文旅新业态,百度苏州Apollo Park在生态岛开园,打造全国首个自动驾驶生态文旅示范基地,智能网联+智慧文旅,相关生态环保科技等绿色产业项目相继落地。“苏州太湖生态岛农文旅绿色低碳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入选国家第二批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
最美吴中的“绿金双高”获益于太湖山水,又不止于太湖山水。
在吴中,绿色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今年七月,玄通股份零碳智慧园区暨公司总部开业仪式在吴中综合保税区举行,苏州首个“5G零碳智慧园区”正式投用。项目以光储充一体化的能源低碳管理,打造以自动化仓储+智慧物流为核心的5G零碳智慧供应链园区。
在吴中,奥康银华、大飞聚合、奇航智维、蓝悦无人机、哈苏无人机等低空经济企业纷至沓来。围绕180余公里太湖岸线,吴中正深度挖掘场景需求,探索打造各类“低空+”特色场景,加速布局智能无人机整机、航空复合材料、智能传感器等一批低空经济项目,已初步形成集关键原材料与零部件研发、整机制造、综合保障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在吴中,千亿级产业集群“拼”出具身智能产业新图景。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魔法原子、鹿明机器人、乐享智能、智身科技、绿的谐波、卓誉科技等多家具身智能产业链企业携创新产品和各类场景应用解决方案重磅亮相;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吴中机器人多次站上领奖台;来自智身科技的具身智能四足机器狗,已广泛应用于安防、环境监测、农业、应急等领域,尽心守护绿水青山,努力拓展金山银山新路径……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一群群红嘴鸥掠过澄澈湖面,一片片茶园沿着洞庭山铺展,“环太湖1号公路”蜿蜒如带,串联起新产业与古村落的时空对话,成为吴中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注脚。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盛峥 通讯员 吴轩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