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旗”迹 | “三营面前无困难,困难面前有三营”
【战旗故事】陆军第78集团军某旅“百战百胜第三营”是一支历史悠久的红军营队,组建于1933年10月。在革命战争年代,该营取得大小战役战斗千余次胜利,在1942年11月的苏北佃湖阻击战中战功卓著,被新四军第三师授予“百战百胜第三营”战旗。2015年和2019年,这面战旗两次经过天安门,光荣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百战百胜第三营”“红三营”“三等功臣营”“先进一线战斗堡垒”……8月1日下午,记者走进陆军第78集团军某旅三营,第一眼就看到营房外墙上,数十块红底黄边的“光荣匾”整齐排列、熠熠生辉,让人肃然起敬。
彼时,漠北草原某演兵场上战车疾驰,在迎风招展的“百战百胜第三营”战旗下,参加夏季驻训的官兵们正在紧密部署战术,为凌晨即将打响的第一场实战演习做准备。
一场发生在江苏的战役让它扬名
“身为江苏人,能来到曾守卫家乡的英雄部队服役,有一种特殊的荣誉感。”领着记者走向营区荣誉室的路上,来自连云港的战士张承贤打开了话匣子。他自豪地说,“百战百胜第三营”是一支历史悠久的红军营队,曾在1942年11月的苏北佃湖阻击战中立下赫赫战功。
当时,新四军第3师在江苏阜宁县孙河庄举行军事检阅竞赛大会。日寇获知这一情报后,企图袭击大会会场并“扫荡”我抗日根据地。第220团第3营及涟东独立团第5、第7连受命于涟水县境佃湖镇阻击敌人。
“佃湖镇位于涟水县城东北40余公里,东临黄河故道,南、西、北三面有两米多高围墙。”同样来自连云港的战士陶倪接过话头。入伍前,他曾专程赶赴涟水县,参观佃湖保卫战纪念碑等革命场馆。进入三营后,陶倪对那场战役有了更深刻的体悟:“佃湖镇一旦失守,敌军将直逼第3师师部。”
大刀、旧军服……展示柜里的文物见证了那场弹片呼啸、硝烟弥漫的生死考验。“当时敌我武器差距悬殊,敌军在火炮、机枪、掷弹筒的掩护下从三面发动强攻,我军官兵士气不减、勇猛攻击,三营七连仅有一挺机枪,机枪手先后牺牲,战士们轮流顶上……”手指地图,张承贤说,经过激烈战斗,三营共毙伤日伪军100余人,缴获日军“扫荡”计划与地图一份,为“反扫荡”提供关键情报。“后来据日军战史确认,我军击毙的日军中还有54联队第8中队长大志万宪治中尉。”
此战后,营队被新四军三师授予“百战百胜第三营”战旗。自此,这面战旗伴随营队南征北战,越战越勇。革命战争年代,三营历经大小战役战斗千余次,足迹踏遍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进入新时代,营队官兵赓续传承敢打必胜的血脉基因,在国际维和、联演联训等大项任务中创造数十项优异成绩。
“把战旗高高擎起,用战旗激励官兵。”三营政治教导员介绍,这些年来,每逢新兵入伍、新学员报到、新干部任职,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学战史、唱战歌、话战功”,承载着“百战百胜第三营”厚重历史和荣誉的战旗,始终是激励全营保持旺盛战斗力的重要法宝。
“我们是三营!我们是精兵!直罗镇、平型关、天津卫、老秃山……百战百胜,看我三营兵。”从荣誉室出来,三营新兵正唱着嘹亮的营歌从训练场归来。“作为英雄营队的传承者,我们要让‘百战百胜第三营’的旗帜永远高高飘扬。”新兵丁瑞掷地有声。
合成营要合成“赢”
“合成营作战到底该怎么打?训练到底该怎么训?假如战争来临,能否发挥手中武器的最大效能……”在营区研战室,记者看到了三营军事训练笔记本上,满满当当的问题和训练记录。
“‘百战百胜’称号带来的不仅是荣誉,还有时代之变下的本领恐慌。”三营政治教导员说。2017年,该营由装步营改编为合成营,装备换了、编制变了、专业多了,全营上下斗志昂扬、蓄势待发。
但改编后的首场演练,给了全营官兵“当头一棒”。“当时我们按传统战法,向‘敌’防守的高地发起猛烈冲锋,却一次次被对方远程火力配合强电磁干扰击退,新的技术和作战方式让我们措手不及、最终败下阵来。”班长谭向鑫记忆犹新,那次失利让全营官兵意识到,转型仅有一腔热血行不通。
“当年先辈们剑不如人,靠着灵活的战略战术,赢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如今武器装备发展越来越快,新型作战手段层出不穷,如果不注重革新大脑,穿新鞋走老路,吃败仗是必然”……在这样的清醒与警醒中,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从营主官到普通战士,个个签下任务书,争分夺秒研战法、练战术、强技能。
“大家一刻也不敢歇。”战士王述斌回忆,为了打通装备链路,白天,他与班里成员反复研究指导手册,梳理总结经验;晚上,他联系厂家咨询,探讨各项技术难题,最终圆满保障检验任务完成。
当年年底的演习场上,与曾经的“劲敌”再次相遇,三营换羽新生,以全优成绩重振“百战百胜”威名,实现新装备当年列装、当年形成战斗力。如今,三营已梳理总结出数十个重难点课目教学成果,形成射击指挥、精准打击、特情处置等多项训法,一系列战斗力生成难题被有效破解。
2023年底,三营官兵完成海外维和任务归建,此时新的军事训练大纲试训在该旅开展已经月余。为抢回失去的时间,官兵们主动放弃休假,从热浪滚滚的西非大地转场千里冰封的北疆雪原,扎根训练场。“每天11个小时的训练,无一人叫苦叫累,最终我们地雷与爆破、运动搜索等多个课目在全旅示范推广。”三营政治教导员自豪道。
“三营面前无困难,困难面前有三营。”战旗下,三营全体官兵凝聚相同的共识:时代条件、作战样式、武器装备都会变,但越战越强的战斗精神不能变。
为战旗添彩、为军旅增辉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78集团军某合成旅‘百战百胜第三营’方队……”2018年9月,海外某战略演习沙场检阅,战士王新鹏驾驶着新型轮式战车,作为中方受阅头车,带领方队以“分秒无误、毫厘不差”的标准驶过检阅台,飘扬的“百战百胜第三营”战旗,在阳光下格外耀眼。“让战旗飘扬在异国,我们感到无比光荣。”提起那次演习经历,王新鹏依然难掩激动。
战旗在,荣耀在。战士李向前也忘不了自己作为擎旗手,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的经历。
“我知道,自己擎起的不仅是一面战旗,更是革命先辈和全营数百名官兵的光荣梦想,不能有任何闪失。”他回忆,在阅兵村训练时,因为自己膝盖靠不拢、脚跟靠不上,晚上睡觉就用背包绳捆住双腿。“导致腿脚淤肿,甚至穿鞋都困难,但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
“阅兵仪式上,当李向前高擎战旗通过天安门,我们在电视机前不由自主地欢呼与鼓掌。”那时的情景,班长李树东记忆犹新。他感慨地说:“在战旗下,我们得到了成长、塑形,也在用忠诚、奋斗和担当为战旗添彩、为军旅增辉。”
透过一封封维和请愿书,记者也领悟到这句话的真谛。3年前,三营接到执行第十批赴马里维和任务的通知。
得知要去这个被联合国称为“最危险的任务区”,官兵们无人后退,纷纷主动上交维和请愿书。“我有过维和经验,请组织考虑让我上”“国家无战事,军人有牺牲,我愿意冲锋陷阵在第一线”……一句句质朴的话语,尽显军人的血性与担当。
16个月的维和任务期间,134名三营官兵累计武装护卫上百次、安全巡逻700余次、哨位执勤上万小时。三营营长一直记得那个火光冲天、流弹横飞的现场:2023年9月的一天清晨,在距离我们哨位不到1公里处传来巨大的爆炸声,当地政府军营区遭到武装组织的自杀式袭击。
“迅速进入战位!”官兵们在随时可能再次发生爆炸的情况下,坚守阵地近9个小时,直至险情解除,为千名联合国工作人员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事后,联合国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东战区一名指挥员说:“有中国军人在,我们很安心!”
曾有人问,三营士兵们为什么铁血依旧,为什么无往不胜?三营营长说,答案很简单:除了胜利无所求,为了胜利无所惜,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高扬的战旗始终鼓舞我们无畏向前,坚定奔向胜利。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胡兰兰 陈珺璐 徐睿翔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