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英名|在这所克强学校,人人会讲克强故事
交汇点讯 泰州市姜堰区顾高镇千佛村,一棵千年古银杏树下,长眠着抗日烈士徐克强。1942年6月底,时任中共泰县县委书记兼县独立团政委的徐克强,率领县委、县政府机关和县团部队挺进姜黄河西,7月1日转移到缪家野宿营。次日清晨,千余日伪军分三路包抄过来,敌众我寡,生死关头,徐克强拖着病体坚决留下掩护其他同志突围,最终壮烈牺牲,年仅34岁。
时光荏苒,战火的硝烟已经远去。徐克强烈士最后战斗过的这片土地上,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学校,承载着人们对烈士深深的缅怀。8月7日,记者走进泰州市姜堰区克强学校,感知这里的师生们以实际行动传承英烈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顾高镇双园路与幸福路交叉口往东,便是克强学校所在地。学校南门,“泰州市姜堰区克强学校”几个大字十分醒目。校园内,几栋橙红色外墙的楼栋皆以“强”字命名。时值暑假,宁静的校园里,从一间教室传来阵阵交谈声。
“徐克强烈士青少年时期就投身革命,我们新时代的青少年也要有这种‘知苦不怕苦 知难不畏难’的精神。”“身在以烈士名字命名的学校,我们更要坚韧不拔、刻苦学习。”……当天,克强学校组织了一场暑期实践活动,教师邵小丽正带着十多名学生,重温英烈故事,分享个人感悟,以激发学生奋进力量。
“1908年,徐克强出生在上海宝山县一个农民家庭。”初一年级学生黄思语,正对着一部沙画视频,讲述徐克强烈士的生平:投身革命后,他曾两次被捕入狱,牢狱生活的摧残,使他患上了严重的肺结核病。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徐克强经党组织营救获释,先后在上海、苏州等地任职,为党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1941年11月,受党组织委派,徐克强来到泰县主持县委工作,次年5月被任命为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委。
“1942年7月1日,徐克强烈士率队从芦庄转移到缪家野宿营。次日清晨,一场茫茫大雾正在消散,突然,千余日伪军分三路包抄过来。面对紧急情况,徐克强沉着部署,他要县长栾长明带领机关大部分同志撤退,自己带领县团几十人留下阻击敌人,掩护其他同志突围……”由烈士生平讲到激烈斗争,黄思语随之语速加快,透出紧迫感。声情并茂地讲述,重现徐克强烈士顽强战斗,为党的事业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更深刻地感知烈士精神,从而转化为学习向上的动力。”邵小丽说道。
“人人会讲徐克强的故事,各班都以英雄人物命名。”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李齐荣介绍,作为以烈士命名的学校,该校在德育工作中特别重视红色基因传承,持续擦亮“争当红色文化传承人”德育品牌。学校日常利用班会课宣讲英雄故事、观看红色电影,语文、思政、历史等学科均有红色文化学科融合。
当年徐克强烈士牺牲后,当地群众为纪念他,将原“千佛大队”改名为“克强大队”,1978年建立“克强中学”。后又经与附近学校数次合并,组建成如今的克强学校。学校为九年一贯制,在校学生800多人。2018年,学校获评江苏省“红色乡土文化”课程基地优秀项目。
李齐荣表示,学校“思强”校训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对徐克强烈士的思念与缅怀,另一方面是激励师生以烈士精神为指引,发奋图强。多年来,学校坚守“克勤克俭,强体强智”育人目标,不断加强爱党爱国思想教育和国防教育,着力培养“坚毅”品质为核心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行走校园里,学生上下学经过的小路也都经过精心布置,“强俭”“强志”……路边每一个“强”字关键词旁边都写上了一段徐克强烈士的故事,潜移默化深入学生心灵。近年来,学校又在“思强”校训上增加“克毅”,激励广大师生在烈士精神的指引下更加坚韧、思强。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