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三成以上居民超重,江苏600多个门诊提供“组团式”体重管理服务

2025-08-26 08:21 来源: 中国江苏网 编辑:玖柒六 浏览量:0

交汇点讯 今年30岁的陆先生坐在江苏省人民医院体重管理联合门诊里,有些忐忑。身高1.78米的他,体重已达125公斤。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超重的他,如今面临着高血压、高尿酸和睡眠呼吸困难等多重健康威胁。

“上个楼自己都费劲,想运动的话身体负担太大了。”陆先生告诉记者,肥胖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

像陆先生这样的患者并非个例。数据显示,江苏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为35.7%,其中男性(38.1%)高于女性(33.3%),农村(38.9%)高于城市(33.5%)。为应对这一健康挑战,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起“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记者从省卫健委获悉,目前全省共有521家医疗机构开设了619个体重管理门诊,通过多学科专家“组团”出诊的方式,为超重和肥胖人群提供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从“东奔西走”到“一站搞定”:联合门诊这样解决减肥难题

只需挂上1个普通号,就可享受4个科室医生同诊室联合诊疗——在江苏省人民医院体重管理联合门诊,记者了解到,医院集结了营养科、康复科、减重外科以及体检中心的多学科专家,协同管理,给患者更全面、连贯的治疗建议。

该院门诊部副主任蒋宏伟介绍,以往肥胖患者往往要穿梭于多个专科之间,不同医生给出的建议不一,令人困惑又疲惫。这一联合门诊的创新模式,有效解决了患者“东奔西跑”的困境。

从外地专程赶来南京寻求减重治疗的陆先生深切感受到了这种便利。“我本来是咨询手术减重的,但对手术后的一些营养等方面有点担心,”他说,“没想到先是咨询了手术,然后营养科专家还分析了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体检中心也针对我的指标进行了解读。专家们看诊非常细致,真的很放心。”

江苏省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潘寅兵强调,许多肥胖患者往往先自行尝试减肥,效果不佳或出现健康问题后才寻求专业帮助。从肥胖管理的源头来看,很多人的肥胖问题从青少年时期便开始形成。应尽早关注。此外,部分肥胖与内分泌疾病或长期营养问题相关。若患者自行管理效果不佳,或已出现健康问题——如运动系统损伤(常见因体重过大导致关节损伤),则需更有效的干预手段和治疗建议,科学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健康管理的核心在于树立正确的理念。常言道“管住嘴,迈开腿”,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无论如何,我们都应以健康为最终目标。而持续健康地“管住嘴、迈开腿”并不意味着极端节食或过量运动,而是应在科学指导下,实现合理饮食与适度运动的平衡。

江苏省人民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徐露指出,减重不是简单的少吃多动,也不能只盯着体重的“数字”,如果减得太快,在这个阶段丢失的更多的可能是肌肉,最后收获的并不一定是代谢健康,后面会反弹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如果关注的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最终带来的才是比较好的结果,包括体重、体脂、肌肉量、握力。盲目节食可能导致脱发、乏力、代谢紊乱,不当运动则易损伤关节。目前流行的一些减重药物、“网红”饮食方案,也并不是人人适用,需要经过医生的严格评估。专家建议,BMI体质指数(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数)超过24的人群,应该到医院咨询后再进行科学减重。

健康守门人:基层体重管理让干预更早、服务更近

除了三甲综合性医院,江苏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加入体重管理服务网络中,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专业指导。

今年初,江苏省印发了《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体重管理门诊建设指引的通知》,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健康体重管理门诊,提供宣教、随访、健康管理等服务,推动医防融合、关口前移,筑牢全流程服务体系。

例如,常州市红梅街道卫生服务中心通过老年人体检对体重、BMI和腰围这三个数据进行了筛选,为数据超标的老年人在体检报告的指导医院中加入了包含中医养生、饮食与运动指导在内的减脂方案。中心全年300天,每周不少于42小时向社会开放,面向群众开展完整、规范的筛查和评估、测评服务。

在徐州市沛县沛城镇卫生院,开设了以中医整体观为核心的特色体重管理门诊,充分发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基础优势,设计了个性化签约服务包,并依托省级五星中医馆资源制定科学有效的体重管理方案。自今年4月以来,该门诊已累计服务多人次,其中包括穴位埋线1200余人次、耳穴压豆1400余人次、中药茶饮400余人次,并开具运动处方1116份。

基层医疗机构的体重管理服务真正做到“小病不出社区,管理提前介入”。居民在体重超标的早期就能进行干预,避免肥胖对健康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坚持重心下沉、分级管理,推动医联体、医共体牵头单位的专家长期下沉基层服务,开设专家工作室、联合病房,优化上下转诊流程,构建健康体重管理诊疗协作网络。

当化验单“会说话”:AI与大数据助力科学体重管理

科技创新也在为体重管理注入新动力。江苏省人民医院检验学部推出了“会说话”的化验单——在传统纸质报告上增设了专属二维码。患者只需用手机扫码,即可直达与检验项目或疾病相关的健康科普视频。记者随手扫码一张血脂报告单,高血脂成因剖析、日常饮食禁忌、科学诊疗方案等系统化科普内容在手机上立刻呈现。

江苏省鼓励各地产学研用合作,全面提升超重肥胖的筛查、预警和干预技术,加强专业化、智能化的适宜技术在全民体重管理中的应用。

泰州市启动包括肥胖症等慢性病防治“星网计划”民生工程,通过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远程监测患者睡眠、心率等健康数据,同步推送至基层医生端管理平台,在数据异常时出现提醒提示,实现对体重相关健康风险的动态追踪和早期干预。

南京市迈皋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AI技术和大模型算法,打造了国内首个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超能家医”系统,通过健康画像动态追踪体重管理相关指标(如BMI、体脂率、腰围),结合AI算法识别体重异常趋势,自动触发健康风险预警并推送个性化干预方案。

政策引领+社会动员,构建“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生态

数据显示,江苏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为35.7%,其中男性(38.1%)高于女性(33.3%),农村(38.9%)高于城市(33.5%)。据了解,今年,江苏省卫健委围绕“体重管理年”活动、健康体重管理行动部署,联合教育、体育等15部门制定《江苏省“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围绕普及防控知识、动员社会参与、关注重点人群、强化监测评估等4方面提出15条主要措施。

在此基础上,在今年5月联合省爱卫办、教育厅等11部门制定《2025年江苏省健康体重管理行动重点任务》,围绕体重管理专业能力提升、体重管理健康促进、重点人群体重干预等三大行动提出26项重点工作任务。

社会动员也在全面展开,今年4月,联合省体育局、省总工会共同推出全省“减重减脂比赛”,全省13个市有2万余人开展百日挑战。各地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开展指导。常州市举办“医起聊健康”特别节目,邀请疾控、临床、体育运动专家和市民代表等参与访谈节目,利用线上直播的形式启动减重减脂比赛活动,线上累计观(听)众达40万人次。扬州市在大型连锁餐厅、宾馆、公园、党群服务中心、医疗机构等场所,设立500余个体重自助监测点,配备智能体重秤、简易体脂秤、健康宣传栏等设施,为居民随时监测体重及体脂变化提供便利。

同时,江苏省还大力建设支持性环境。推广“一秤一尺一日历”(体重秤、腰围尺、体重管理日历),鼓励家庭、医疗卫生机构、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宾馆等配置体重秤,扩大健康小屋社区覆盖范围,加强社区活动场所、健身步道、骑行道、体育公园和多功能运动场地的建设,目前已建成各类支持性环境8467个。下一步,江苏省将继续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体重管理年”活动、健康体重管理行动决策部署,持续做好重点人群的肥胖预防、控制宣传教育和健康管理,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加快形成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局面。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安莹

原文地址:https://jsnews.jschina.com.cn/jsyw/202508/t20250825_s68ac4a15e4b063f4f54f6260.shtml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