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单获批数据资产证券化产品上市!用资本活水“唤醒”沉睡数据
9月5日,伴随着一声响亮的“钟声”,全国首单获批的数据资产证券化项目“华鑫—鑫欣—数据资产1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正式挂牌。
该产品由南京企业开鑫科技旗下的南京鑫欣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作为发行人和原始权益人,储架规模达5亿元。项目的数据资产分别来自江苏、浙江、陕西、江西四省七城的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民营企业中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其中,南京企业有2家,分别为南京市建邺区高新科技投资集团子公司创特物业和南京大数据集团子公司未来都市出行科技。
此前不久,江苏另一数据资产证券化项目“平安-如皋第1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也在深交所上市。这是县域试水通过标准化金融产品,盘活地方国有企业数据资产的第一例。该产品规模为1.3亿元,主要是将如皋市交通、港口等多领域数据资产转化为标准化金融产品,其中数据资产质押占比超过50%。
这两只产品的成功发行,进一步明确了当前资本市场对数据要素作为新型资产类别的认可。市场普遍认为,这为数据资产证券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深交所的“数字金融”产品将逐步进入常态化发行阶段。
数据资产证券化,是为了持续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两只产品在设计上实现多个创新。
“华鑫—鑫欣—数据资产1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涵盖企业数量较多,因此“打包”进这一产品的数据资产应用场景也十分丰富,包括“车路协同”无人驾驶数据、智慧农业数据、酒店文旅数据、建筑行业招标商机智能数据等。证券化方式盘活了参与企业2024—2025年已入表或待入表的数据资产,粗略估计,每家企业可获得最高2500万元、最低1000万元融资。
支撑这种多元主体融资需求的,是一套采用多笔数据资产质押贷款的创新机制。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完整的操作闭环验证了“数据资产可作为质押物融资”的可行性,从数据资源筛选、合规审查,到资产定价、证券化发行,再到现金流的结构化设计,形成一套可复制的全链条流程。这种创新模式下,数据企业能够将数据资产转化为融资工具,打破了传统融资对实物资产的依赖,为轻资产的数据企业开辟新的融资路径。
“数据资产证券化,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资解决方案,对增强企业的数据资产管理、数据价值挖掘、数字化转型等具有重要意义。”南京大学江苏数字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巫强表示。
数据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展,离不开日益完善的数据要素生态土壤。值得一提的是,在数据资产入表(正式纳入会计处理范畴)从自选动作转变为规定动作后,Wind数据显示,目前,江苏约100家A股上市公司涉及数据资产入表。2024年报披露,A股江苏上市公司数据资产入表,涉及金额约21.64亿元。其中,88家公司将数据资源计入无形资产科目,占披露数据资产入表公司总数的88%。同时,2024年全国数据市场交易规模突破1600亿元,同比增长超30%。整体看,数据资产证券化展现出巨大的发展需求和潜力。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