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主理人经济,江苏如何走出“非标”特色
独树一帜的产品、有选择的文化、新颖的服务模式与个性化体验……近年来,强调主理人个性和审美选择的主理人经济迅速在国内走红,受到年轻消费者的追捧,成为创业者进行商业包装和引流的法宝。江苏各地也积极引入、培育主理人经济,以其打破传统商业运营模式,为城市经济注入新活力。但与此同时,近日“主理人”一词也因部分商家借“主理人”之名溢价、拒绝服务而受到群嘲。究竟何为真正的主理人经济,江苏又应如何持续推动主理人经济发展?记者就此展开调查走访。
广受青睐的消费“活力因子”
没有固定的标签,也没有整齐划一的风格,店里店外设计、产品、文化等元素,透露着老板独特的个性。这些小店所形成的一种小众化、独立个性的商业现象,就是时下流行的“主理人经济”。
走进南京南台巷,一条不到300米的老巷里,开着十几家主理人店铺,从酒吧到咖啡厅,从手工艺品店到古着商店。记者看到,这里的主理人店铺或以独特的原材料和风味为卖点,或以文化主题引流。主打巧克力与咖啡结合的COCADO咖啡店内,入口处的巧克力展示柜陈列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单一产地巧克力介绍小卡,店里还设计了暗调灯光,以展现巧克力的色泽。一家名为“暮京”的茶饮店铺则主推新中式风格,不仅将咖啡与茶、糯米等中式饮食特色结合,还通过全店新中式装修风格与主理人中式穿搭统一整店文化特色。
在江苏,主理人经济已成为各城市焕新旧商业项目、打造顶流商业体以及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工具。南京近年来深耕主理人经济,以重点商圈及商业步行街为载体,积极发展主理人经济,涌现出南台巷、熙南里等一条又一条以主理人经济闻名的文旅商街,目前全市主理人店铺已达2000多家;苏州用主理人经济焕新十全街等老旧街区,用新颖多元的主理人品牌及艺术风格取代了老旧的街区面貌和单一的业态;无锡把茶厂路等乡村空间打造为主理人的创业新地标,在乡村培育出多个融合了在地文化和主理人经济的特色街区。
受到城市与消费者追捧的主理人经济,却于近期在网络上受到了消费者对其服务态度和产品质量的质疑。记者实地体验后发现,部分店铺服务响应速度较慢,有时客人进店几分钟都没人搭理,一些店铺的“主理人”和网友吐槽的一样,只顾着和自己的朋友窝在吧台聊天,而这些店铺产品的定价基本都是连锁品牌的两倍以上。同时,不少所谓的主理人店文化内涵薄弱,除了在装修设计上较独特,和连锁品牌的差别并不大。“主理人经济的兴起,是因为当市场从产品稀缺走向选择过剩,标准化的产品与服务已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归属感和文化认同的深层渴望,但部分主理人将‘人设’作为唯一的生产资料,而忽略了产品品质、服务细节这些商业经营的基本盘。”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江苏省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紫绮指出。
不可缺少的文化美学追求
主理人和受到群嘲的“主理人”之间有何差异?最重要的一点或许在于品牌是否有真正的文化、审美内核。在南京熙南里大板巷,“熙边茶筑”是一家典型的主理人店。主理人经济强调主理人对产品理念和审美的主导性,这在店内售卖的茶叶和茶器上可见一斑。“我们不卖大路货,也不挑最畅销的卖,我们只会去挑自己喜欢的产品,带回来展现给消费者。”“熙边茶筑”主理人姚正言告诉记者。每年他都要到洞庭湖等地采购茶叶,并多次到景德镇、宜兴选茶器。每次到景德镇,他基本只去熟悉的小窑口挑选自己最欣赏的茶器。如今,摆放在货架上的每一件茶器,他都能讲出其来龙去脉、生产过程和工艺特点。
“设计之初,我们就希望熙南里能够和夫子庙、老门东差异化竞争,成为南京的一个会客厅,而不是单纯的旅游目的地,也不是一个拍扁的商场。”南京熙南里历史文化休闲街区副总经理蔡雷民表示,为了实现“家家有戏”的蓝图,熙南里需要主理人经济来丰富街区的业态与文化内核。从2019年至今,熙南里拥有的主理人品牌已近70家,占比接近一半。有的主理人从熙南里开第一家店到开多家店,有的品牌甚至最高峰时在全国开出了300多家店。在这里,除了常见的“茶咖酒”,也有旗袍主理人店、相机主理人店、怀旧物件主理人店等等,可谓“万物皆可主理人”。
主理人经济侧重于个性化和差异化,在这些有创造力、文化传播力、街区责任感的主理人身上,也体现了对文化和审美的追求,他们通过各具特色的店铺经营让街区更富活力。“茶是我们的主营业务,但不是唯一的文化标签,卖茶其实主要是为了有钱去做更多的文化。”姚正言说。接受采访时,他正在整理刚做好的楹联,这些楹联由南京市楹联家协会原创,将用在今年的熙南里中秋笪桥灯市上。作为协会办公室主任,每年他和协会成员会为社区、游客和相关单位送出数千份楹联,在传播南京楹联文化的同时,也希望借此将熙南里创建成中国第一个楹联文化特色街区。古籍修复、书法展、漫画展、水墨画展、象棋比赛……这些年来,“熙边茶筑”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文化空间,通过这些并没有盈利能力的活动,与街区一起不断充实着其文化内核。2022年,姚正言拉着象棋特级大师王斌来熙南里开设了象棋俱乐部,并在街区开辟了象棋角,除了供棋迷交流切磋外,每年还举办4次象棋比赛,用象棋文化为街区引流;今年上半年,他又和街区一同策划了熙南里首届茶文化游园会,通过“茶艺展演+手作工坊+社交雅集”的立体化呈现,让游客在茶香氤氲中深度感受“以茶会友”的东方生活美学。
发展在地文化的“核心战略”
不容忽视的是,主理人的发展之路,仍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首先,主理人品牌的“个性”束缚了品牌未来的规模化发展。“主理人既无法同时到多店坐镇,也很难找到在服务理念、艺术审美、文化特质等各方面都相近的分店店长,而如果失去了这些要素,品牌也就失去了吸引点。”咖啡主理人李荞荞表示。其次,由于主理人经济以个人经营为主,财务上的抗风险能力较低。一位行业投资人告诉记者,这几年遇到了不少主理人品牌在首店成功后,盲目扩大规模,结果因为渠道、员工、店面等投入成本的上升,加上分店效益不佳,最终关门歇业。
记者了解到,为扶持主理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江苏各地、各部门正在通过政策、金融等途径给予助力。如南京启动“主理人添彩计划”,邀请行业专家和金融机构对主理人品牌予以指导、扶持,并推出了“普惠快贷”“宁迎贷”等专属融资产品。无锡在今年创新推出“青年主理人赋能计划”,帮助加强品牌宣传,帮忙链接抖音、小红书、B站等资源,组织开展门店招牌创意设计赛等,帮助开展供应链资源的对接,提供电商培训、社群运营指导等服务。蔡雷民介绍,近年来,熙南里街区通过评选金牌主理人、宣传推广、个性化外立面设计等方式,持续孵化主理人经济。下一步,街区还将筹备创立主理人基金,缓解主理人品牌发展中的财务压力。
对于江苏这样的文旅大省而言,发展主理人经济并非锦上添花,而是关乎产业迭代与未来竞争力的核心战略。王紫绮表示,江苏因地制宜发展主理人经济,其独特优势在于深厚的江南文脉。关键路径并非复制其他城市的网红模式,而是进行“文化转译”,鼓励和培育一批深谙在地文化的主理人,在苏州园林旁,可以有一位精通昆曲的主理人开设一个融合当代设计的美学空间;在扬州老街,可以有一位痴迷淮扬菜创新的主理人打造一个预约制的私宴场所,用现代的商业语言和审美体系,重新讲述江苏古老而迷人的故事,将沉淀的文化资本转化为鲜活的、可持续的经济动能,形成无法被轻易复制的区域竞争壁垒。(孙炜杰 黄思铭)
来源:江苏经济报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