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老街区玩出“新子房攻略”

2025-10-24 09:34 来源: 中国江苏网 编辑:菜菜 浏览量:0

近日,从外地返徐的小赵匆忙走出徐州站,直奔街角挂着“朕急要”招牌的便利店:“有没有充电宝?朕急要!”“嗨——”营业员会心一笑,和年轻人对上了“暗号”,顺利交接了“货物”。这是徐州市云龙区让网络创造力与传统街区发展深度融合的一个镜头。

徐州火车站及周边地区建筑众多、业态陈旧,发展严重受限。辖区所在地云龙区子房街道一直在思考街区的发展方向。“初识一个梗,认识一座城。”子房街道党工委书记于立起说,真正富有魅力的城市,需要在不断创新中谋发展。造“梗”是老城焕新、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一个尝试。子房街道得名于“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字子房),与其“吹箫散楚兵”典故直接相关。如今,街道工作人员与市民游客一起,共同扮演当代“子房”角色,不断营造文化“梗”新土壤。

“朕急要”对面,是一家徐州老味菜馆,其有着浓浓的“定位梗”。“辣椒炒肉,要用瘦肉,不能用五花肉,太肥。”“蒜爆鱼要个头适中。”做了20多年家常菜,老板娘陈洁和丈夫王志飞突然把店“开进了摄影圈”。因与尼康、索尼、富士、佳能四大摄影器材门店毗邻,且被包围在正中心,徐州老味菜馆被网友戏称是“全球摄影五巨头之一”,成为热门打卡地。一些摄影爱好者专门跑来,拍摄创意照片发到社交网站;游客也脑洞大开,把土豆丝称为“菜丝镜头”,把蒜爆鱼叫作“鱼眼镜头”……

“老店太宝贵了,是城市独特的资源。徐州的辨识度,除了靠景色、城建,还要靠一个个有徐州味道的老店。”王志飞告诉记者,云龙区文旅部门及街道工作人员多次来到店里,鼓励他们要讲好老店故事,做强文化软实力。于是,徐州老味菜馆撤掉满墙的菜品图案,安装文化背景板,上书“徐州”和“永远的C位,徐州老味菜”字样,供游客打卡拍照。专门设置空白板,供游客共创,制造更多新“梗”。记者看到,店里大多是背着行囊的年轻食客。

年轻、幽默、乐于分享、敢于造梗……带着互联网元素的子房街区,让生活不再是简单的生存,而成为可以品味、可以参与、可以创造的艺术聚集地。

徐州站旁的红鹦鹉直播基地,主播们用徐州话,将地方特色转化为全网都能接受的“梗”,完成从“徐州制造”到“徐州流量”的转化。

为升级火车站商圈业态,去年4月,街道开始谋划楼宇业态高端化。“徐州站自带流量,不仅有人流量,更有网络流量。”山东红鹦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经理梁晓伟说,今年1月,企业盘活了闲置的嘉利酒店。截至目前,企业总投资约7000万元,预计全年收入4000万元,带动消费约1.2亿元。10月,该企业启用一整层新直播场地,面积达2.6万平方米,从业人员也从170人增长到916人。

“周文姬”是公司的一名职业主播,公司为她量身定制并配备了专业运营。梁晓伟介绍,为了让主播“小白”更具流量意识,运营们搜集整理时刻变化的网络热点,和主播一起拆解分析,学习提升。

不久前,云龙区提出,鼓励网络直播头部公司“走出虚拟网络,赋能乡村振兴”,把更多流量转化成留量。

云龙区大龙湖街道曹山村长期养殖金鱼,有丰富养殖经验,但销售渠道有限,影响力和品牌美誉度不够。不久前,区政府组织包括红鹦鹉在内的多家互联网头部公司,来到该村现场调研,探索合作方向。目前,该村养殖户和头部主播均有意合作成立专业协会,让网红和农村结合,打造“养殖户+网红+消费者”完整生态链条。

“网红街区的魅力,不在于其拥有多少网红打卡点,而在于将这些点连成一条充满乐趣的‘梗线’,每一位居民和访客,都是这条线上的解读者和创作者。”于立起表示,老街区正书写这个时代的“新子房攻略”。

原文地址:https://jsnews.jschina.com.cn/jsyw/202510/t20251024_s68fac060e4b071135945b088.shtml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