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积“信任票”,江苏锻造外资“强磁场”
江苏是我国对外开放前沿和外资集聚高地。“十四五”以来,江苏外资规模始终保持全国首位,近4.3万家外资企业以近1%的户数占比,贡献了46.6%的进出口额、19.2%的综合税收和8.4%的城镇就业。世界500强企业中的408家在江苏投资。2021年至2024年,全省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037.4亿美元,占全国比重达16.2%。随着一系列稳外资政策的落地落实,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在江苏投下“信任票”。
量质齐升 优质外资项目再添新果
作为对外开放前沿和外资集聚高地,江苏通过加大引资稳资力度,打造外资企业深耕发展的“强磁场”。2025年以来,德国、日本、瑞士等对江苏实际投资增幅均超过90%。10月21日,德国零售品牌奥乐齐(ALDI)与金鹰国际集团在南京市金鹰世界G酒店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也是奥乐齐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首次与大型商业集团签约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双方已确定的首批合作项目布局,奥乐齐将入驻金鹰国际集团旗下南京仙林店,未来还将与金鹰国际集团在华东其他城市的商业体陆续开展合作。“奥乐齐始终致力于为消费者带来‘好品质,够低价’的社区购物体验。同时,我们也以扎实的步伐,积极拓展门店网络。此次战略合作对双方都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将携手一起为华东零售市场注入新动能,并探索连锁零售与商业地产合作的新路径。”奥乐齐(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佳说。
对奥乐齐而言,此次合作标志着其从单点拓店向区域协同深耕的战略全面升级,进一步推动奥乐齐将高质低价的消费体验高效地带给江苏市场的更多消费者。记者注意到,自2019年入华以来,奥乐齐长期在上海扎根。今年4月,奥乐齐苏州无锡双城双首店同时落地,随后,奥乐齐便开启了在江苏市场扩张的步伐,目前省内已有近10家门店开业。为何选择江苏市场?奥乐齐方面对记者表示,这不仅是因为基于多年的本土布局,奥乐齐能快速实现对江苏市场的供应链和物流配送网络的有机覆盖,更离不开近年来江苏各地政府纷纷倡导首店经济,并不断加大对首店入驻品牌的支持力度,让品牌进军江苏的信心不断增强。未来,奥乐齐将继续坚持“好品质,够低价”的经营理念,以首店经济为载体为江苏零售生态注入活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质低价的产品和购物体验。
近年来,外资在江苏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等领域,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关键转变。数据显示,2021—2024年,江苏累计吸引制造业外资375.8亿美元,占比36.2%。今年5月,总投资4.75亿美元的阿斯利康无锡小分子药物新工厂开工。新工厂将装备两套前沿的片剂连续制造工艺设备和七条可持续药品包装生产线,主要生产阿斯利康在研管线中的心血管创新药,预计于2028年第四季度投产。和阿斯利康一样,基于无锡坚实的产业基础,盛合晶微、SK海力士、健适医疗等一大批外资企业围绕打造先进产业链和升级创新链,持续在锡投资。今年上半年,无锡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8.6亿美元,占全市比重39.1%,主要集中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领域。
能级跨越 为地区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在江苏,外资不仅是经济增长的贡献者,更成为产业升级的“加速器”。不仅是简单的产能布局,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将研发中心、区域总部甚至全球核心业务向江苏倾斜。“十四五”以来,江苏认定128家外资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累计总数达423家。
1994年,博西家电进入中国市场,通过深化投资与本土化布局,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市场最大的外资家电制造商。其中,博西家电在江苏生根发芽的历程,更是企业通过长期深耕实现从研发、生产到销售、客户服务等全价值链建设的生动写照:1997年,在南京成立销售公司;2004年,在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1.8亿美元,建成了集生产、研发和物流于一体的家电园;2010年,在南京设立了中国地区总部,成为南京市第一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也是江苏省首批跨国公司总部;2011年成立博西家电中国研发中心;2020年,正式启用投资4亿元人民币建成的中国新研发中心,这也是博西家电在全球最大的综合性研发中心……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博西家电中国研发中心能级提升为全球研发中心。“全球研发中心的启用,使得博西家电极大地增强研发能力的同时,能够更快地响应中国市场的需求,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落地应用。”博西家用电器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宋凛冰说,通过深入洞察中国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和厨房环境,博西家电进行了一系列的本土化创新,比如解决中式烹饪重油污问题的立体无阻强力去污产品、适应中国家庭的餐具使用习惯的中式碗篮等。未来,博西家电将深度融入本地创新生态体系,推进技术共研、人才共育、生态共建,持续深化合作。其中在技术创新领域,将依托位于江苏的全球研发中心的创新引擎地位,重点推进中国本土创新产品的研发和落地,加速如“深层净洗”“活氧空气洗”等创新技术的全球化应用,并通过与东南大学等顶尖院校的产学研协同,共同探索智能传感与可持续材料的前沿课题。
不久前,来自瑞士的罗氏诊断宣布在苏州投资3.8亿瑞士法郎,建设全新的试剂及仪器设备生产和研发基地。这是罗氏诊断在华最大的单笔投资项目。“我们将通过持续投入本土创新,完善产业链与建设基础设施,不断拓展我们在中国的产品管线。”罗氏诊断亚太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总经理蓝凯瑞说。据统计,截至目前,苏州经认定的外资研发中心已达317家。苏州商务部门对外商投资项目实施“一企一策”,提供精准服务,并引导一批外资企业向“制造+研发+服务+总部”转型。今年前8个月,苏州实际利用外资52.08亿美元,同比增长4.8%。
筑牢保障 让外商在苏发展“高枕无忧”
五年来,江苏不断出台完善一系列稳外资政策文件,为外资企业扎根江苏吃下“定心丸”:2022年,省商务厅印发《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再投资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支持外资企业长期扎根江苏发展;2024年1月,《江苏省促进和保护外商投资条例》正式施行,在完善投资促进机制、强化外商投资权益保障、优化投资服务等方面作出针对性制度设计;同年,江苏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若干措施》,从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提高投资运营便利化水平等方面提出28条具体举措;今年,《江苏省2025年稳外资若干措施》出台,从深化重点领域开放、提高投资促进水平、提升开放平台效能、加大服务保障力度等多个维度发力,为吸引优质外资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在华欧盟企业的独立官方代言机构,中国欧盟商会是中国不断扩大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与受益者。中国欧盟商会南京分会深耕江苏多年,同样见证了本地日益开放、高效与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五年来,会员企业普遍感受到政府服务的务实与高效,特别是在外籍人士便利化、绿色能源获取、行政检查等方面进步显著,增强了我们在苏发展的信心。比如,在涉企行政检查方面,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和江苏省配套实施方案的出台,企业普遍反馈各类检查已显著规范。”中国欧盟商会南京分会总经理游海燕告诉记者,期待并相信江苏省将继续打造高效、科学、规范、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让企业能更安心地专注生产经营。
2012年,德国斯图加特展览集团落地南京,与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合资成立南京斯图加特联合展览有限公司。在江苏投资落地后,公司在中国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国际品牌活动及重要会展项目,涵盖工业解决方案、汽车动力系统、跨境技术、文化交流、职业教育、智慧仓储物流、先进制造、燃料电池及氢能等领域,促进了中国企业国际化展示,加强了中国企业与国际企业的技术与商务合作,特别是与德国乃至整个欧洲企业的合作。“公司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江苏优越的区位优势、雄厚的产业基础、一流的营商环境,以及本地政府的高效支持与会展配套设施的完善。”南京斯图加特联合展览有限公司政府事务总监张文艳告诉记者,未来,公司将强化桥梁作用,利用自身中德合资优势,更好地连接中国与欧洲市场,服务江苏更高水平开放。(周凯航)
来源:江苏经济报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