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熟新农村 奋斗再出发 | 尚桥社区:革新发展模式 做大做强群众“金饭碗”
尚桥社区:革新发展模式 做大做强群众
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尚桥社区原先是一个田地平旷的普通社区,一场有关“菊花”的创新变革让这里一跃成为备受瞩目的建设典范。近年来,尚桥社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紧紧把握自身实际,努力探索“特色产业+乡村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了菊花产业。
自菊花产业园落户尚桥社区以来,社区在富民、发展、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如今,走近尚桥社区,碧水环绕田地、民居整洁安宁、庭院长廊错落有致、规整的产业园像一条巨龙蜿蜒向远方……呈现出一幅绿色、清爽、富饶、和谐的景象。
支持乡村命脉 生态文明先行
驱车行驶在咸周路上,道路两侧的紫薇和红叶李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味,统一打造的木质门楼、古色古香的栅栏、环绕院外的五彩缤纷花坛,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
“原来的陡门口村可不是这样,水质差、环境脏乱,交通不方便。”回忆起以前村里的情形,村民深有感触。转变发生在2012年,社区立足乡村振兴总体要求,牢牢把握“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总原则,深入结合江苏省“263”专项行动的整体部署,在水文和土壤方面提高了精细化管理水平。
社区不仅实施水体清淤、护坡、栽种水生观赏植物等工程整治水环境,还针对化肥污染严重的土壤“减肥、减药”,提升农业生产技艺,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极大保护了土壤生态。
水土得到了休养生息,社区的发展命脉得以延续。然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清整到位的同时,社区不忘加强环境治理监管体系,组织人员反复巡查、挨个上门劝导、示范整治举动,引导每一位居民做绿色新农村的维护者。
打造特色产业 做有“亮点”的乡村
依托平坦肥沃的土地、适宜的气候和发达的水系,尚桥社区种植业发展历史十分悠久。但是由于小农经济的先天限制,原先种植业从业者专业素质不高,也不懂打造品牌声量,增进农产品附加值,农民辛苦劳作最终只够维持温饱。
不成气候的发展促使尚桥社区励精图治。经协商,社区决定打造以“菊花”为主的生产链,用“一村一品”的模式带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尚桥社区不仅从思想、技能、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对菊花种植业者展开相关培训、科普教育,提高农民的能力水平和生产素质,还打造菊花品牌,以举办菊花展、落户菊花园、电商加盟等方式宣传菊花产品,使得尚桥社区菊花产品在周边城市及地区形成了一定影响力。
此外,第三产业也同步第一、产业发展,尚桥社区在鼓励传统种植的同时,还推广休闲垂钓、餐饮住宿等服务,与菊花展相呼应,丰富产业多样性,增加了群众的收入来源,成为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以人促发展 发展为人民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尚桥社区发展菊花产业的初心就是富民。真正的富民,不仅是在物质上让群众富足起来,还在精神文化建设上让群众满足。
尚桥社区位于“周岗-茅山”连片贫困区,原先居民生活水平并不高,但社区不放弃任何一个贫困家庭,为他们建档立卡,在延伸农产品产业链的菊花园和菊花展上,为他们安排了保洁、保安等岗位,帮助他们就业增收。
在打造各类菊花精品观赏园的同时,社区还开设集市丰富游客的赏菊体验,为居民提供一个农副产品的销售途径。社区还鼓励大家将自己的房屋改造成农家乐和民宿,让各方来客体会原汁原味的乡村住宿,扩大居民收入渠道。
人文建设上,尚桥社区高度重视每个村的村民“自治”,利用“红色小院”帮助大家解决困难和问题,宣讲国家的惠民政策。此外,社区以法治作为治理的保障,建立“网格服务站”,将网格监督和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每个群众的身边;以德治作为治理的支撑,积极开展了“最美家庭”、“美丽江宁人”、“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和道德讲堂活动,发扬乡贤道德的感召力量,还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积极开展辖区德治管理。
下一步,尚桥社区将致力于把红色党性精神融入到产业发展、人文建设、环境治理中,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在教育、医疗、交通、法治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公共基础服务更加完善。希望尚桥社区在菊花产业“金饭碗”建设和每一位居民的努力下,能成长为人居优美、生活富饶、文明兴盛的新时代美丽家园。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