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陆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战壕 共抗疫 70后夫妻逆行隔离点

同战壕 共抗疫 70后夫妻逆行隔离点
2021-08-12 11:33 来源: 编辑:供稿 浏览量:0

疫情当前,有这样一种战士,他们冲锋在前,逆风而行,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势,有这样一种家庭,舍小家保大家,夫妻并肩作战,抗疫战场展现别样风情。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陆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有这样一对抗疫夫妻,自疫情发生以来,积极参加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得知要选派医务人员进驻隔离酒店进行医学观察后又双双请战逆行隔离点,经中心领导商量后,分别把他们安排在第八批、第九批进驻隔离点的名单中。

妻子魏厚红是妇产科医生,自接到全员核酸采集工作以来,每次都冲在采集点一线,7月的南京火炉一样炙热,她顶着烈日,冒着高温,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全神贯注的为居民采集核酸,往往是只有到岗点,没有下岗点,只要有一位居民前来检测,就绝不收场,一天下来,汗水早已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双手被泡的皱褶发白,疲惫和辛苦自是不言而喻,但她顾不上休息,来不及修整,接到上门采集的任务又是打起精神,积极应战。7月29日17:30,正在花塘社区参加第三轮全员核酸采集工作的魏厚红连续工作近10小时后,突然接到领导的电话,要求当晚就到南师附中江宁分校隔离点,她二话不说简单和同事做了交接,紧急从采集点撤下后,于当晚12点到达指定隔离点位,作为这批进驻的工作人员,包括她在内只有4名医务工作者,在简单分工后立即投入工作,布置隔离区域、准备物资,完善相关流程,一直忙到30日凌晨4点才得空休息,早晨6点不到负责人微信群里一声令下,第一批100多名隔离人员马上入驻了,她和同仁们立即起床投入战斗,登记人员信息,询问病史,流程史,筛查风险等级,引导隔离人员入驻房间,指导他们做好防护,交代注意事项,并对所有隔离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一直忙到晚上十一二点,中途只能轮班吃饭,洗完澡头发都没干就又回去继续干,连续两天睡眠不足10小时。团队成员之间来自不同的单位,有着不同的年龄,为了抗疫,大家高度配合,团结合作,埋头苦干,没有一句怨言!

丈夫张利军是中心放射科医生,疫情以来一直坚守在放射科工作岗位,没有一天休息,他说:“相比下去采核酸的同事,我的工作算是轻松的啦。”虽说和妻子是分配在两个批次,但在妻子刚被抽去隔离点没过几个小时,7月30号凌晨两点多便接到领导的电话,让他去隔离点,并做隔离点医疗组长,让他立即通知小组其他人员,马上动身,去区疾控领物资,一夜未眠的他准备好所有物资,上午10多到达指定的征用酒店,一看隔离点是新开的,没有准备充分,条件不完善,当时差点懵了,但他没有迟疑没有退缩,立即行动,运用平时所培训的业务知识,积极请教相关领导和专家,按照防疫要求规划三区两通道,准备消杀工作,搬运物资等,一直忙到下午16:00,迎来第一批留观人员,他和其他工作人员立即穿戴好防护用品,准备好采核酸材料,为隔离人员办理入驻手续并全部进行核酸采集,忙完一切已经接近22:00,回到房间继续整理留观人员资料并进行电脑录入,安排好第二天的测体温、采核酸;如今,每天负责隔离人员的健康监测、采核酸、每日上报数据、做台账资料、医疗垃圾处理转运、物资进出盘点等。每晚忙里偷闲的和妻子视频电话时,看着双方疲惫的眼神,被N95口罩勒出印痕的脸庞,也有不舍和心疼,但他们没有抱怨和退缩,只有相互鼓励,相互探讨业务流程,“在隔离点,边学边做,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电话请教领导和同事,还学到了不少东西。”怕妻子担心的张利军总是乐观的说道。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他们耳濡目染下,儿子也积极投身医疗事业,今年的高考志愿表上毅然决然的填报了医疗相关专业,继续传承这份责任和使命。他们夫妻战斗在抗疫一线,儿子独自在家也不枉忘给父母鼓劲:“抗击疫情,医务人员责无旁贷,你们好好工作,保护好自己,我已经长大了会照顾好自己的,今天是你们两人并肩做战,不久的将来,这个战场,必将有我!”

(张玲 纪文萍)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