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南京顶瑞领跑机器人“焊工”新赛道

2025-03-19 15:03 来源: 供稿 编辑:菜菜 浏览量:0

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我国2024年全年造船业的最新数据,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稳步增长,连续15年全球第一。从蔚蓝色大海吹来的滚滚机遇,牵动着江宁滨江开发区南京顶瑞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该公司董事长时久祥介绍:“去年全球超7成造船订单在中国,带动爬行机器人产业飞速飙升。我们一季度订单同比增长三四倍,虽然开年新招了一批员工,周末还是得加班。当前,我们的机器人产品在国内细分赛道已占据80%市场。”

“以1顶6”,机器人“焊工”闪亮登场

焊接行业常把自己的工种比作“缝衣服”,如何快速精准缝合金属板材,并通过X光等仪器的苛刻检测?是焊工的不懈追求。

image

走进南京顶瑞科技车间,工人们正在对新下线的爬行焊接机器人进行出厂前检测。这是个约5公斤的小型红色爬行焊接机器人,只见它牢牢吸附在钢板上,根据操作人员下达的指令,一边爬行,一边“举”着焊枪干活,伴随着耀眼的弧光、“嗞嗞”作响的电焊声,一道漂亮的焊缝呈现在人们面前。

“焊工是造船企业的主力岗位,但长期供不应求。我们的焊工用爬行机器人为造船企业解决燃眉之急,普通人培训半小时就能学会操作,输入程序,按下按钮,焊接水平媲美高级焊工,而且1个人可以同时控制6台机器人,效率‘以1顶6’。爬行机器人还能帮助人类做危险的工作,大型船舶高达几十米,工人攀高作业充满危险,爬行机器人出马,它一次举两把焊枪爬上去,可以做到‘一次行走,双面成型’,又快又好。”公司技术副总孙发贵说。

记者注意到,虽然爬行焊接机器人体积很“迷你”,但“脑瓜子”极聪明。在船舶焊接外壳时,即便遇到船舶排水口等障碍,它都会精准识别避障。它的手腕利用仿生学原理设计,可以根据船舶钢板的弧度,灵活调节角度。和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南京顶瑞科技还为机器人创新设计了充电锂电池,一次充电,干活10小时。从此,爬行焊接机器人工作时再也不用拖着长长的电线,大大降低了施工风险。公司研发的埋弧横焊和气垫横焊技术也大大提升了效率,填补行业空白。

让南京顶瑞科技公司员工骄傲的是,以前走进造船厂,满眼是外国的蓝色焊接机器人,如今抬眼望去,自家的爬行机器人最多。近年来,除了船舶行业,南京顶瑞科技还参与了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自动焊接项目、四川绵阳风洞等一系列项目,企业牢牢占据全国爬行焊接机器人80%的市场。

以技术为“敲门砖”,向海外要市场

在车间发货区,一个个打包好的产品纸箱整装待发,记者注意到,很多箱子上标注着发往欧洲等境外市场。

image

“过去,我们的爬行焊接机器人产品在欧美日大约占据22%的市场,2025年希望达到35%。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向日本、俄罗斯、中东、土耳其、东南亚、欧美等地进一步拓展。” 时久祥说。

技术是南京顶瑞科技进军海外的“敲门砖”。近期,在遥远的加勒比海上,来自南京顶瑞科技的爬行焊接机器人,成功解决了100毫米厚钢板的焊接难题。

“这是新加坡承接的石油平台管道焊接项目,要在加勒比海上打深海管道桩。管道直径8米,钢板厚度达100毫米。众所周知,海工项目要求极高,焊接如此厚的钢板并非易事。他们把我们的爬行焊接机器人请过去,过去靠人工焊接需要8个月的工作量,我们3个月就完工了,让海外客户非常惊讶。毫不客气的讲,中国的焊接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公司技术总监许立新介绍,焊工紧缺是全球性的,拓展海外市场,南京顶瑞充满信心。

超前谋划,企业迈上新台阶

站在制造业转型升级风口,南京顶瑞科技如何走新质生产力之路?时久祥常有“狼来了”的紧迫感:“发展车轮不等你,现在不做未来5年的事,企业就离死不远,千万不能小富即安。”

面向未来,南京顶瑞科技的发展蓝图已经清晰描绘。一个是产品创新,将按照“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创新一代”的战略推进研发。

一个是以服务引领产业。“未来的制造,一定是以服务为导向的。

过去,中国制造业的模式是,先有产品,再去售卖,这种模式难免陷入价格战。走出低价竞争的怪圈,我们必须转型为自动化方案的提供商。我们新的经营模式是,先了解客户的需求,然后为他们提供提质增效、节省成本的方案,有针对性开发产品。道理很简单,为客户省钱、挣钱,我们才有饭吃,未来一定是合作双赢的模式。” 时久祥说。

第三个是资源整合,南京顶瑞科技将和产业链企业一起“抱团出海”。

image

为了实现产业大跨步的跃升,南京顶瑞科技在滨江开发区拿下50亩地,总投资5亿元打造生产基地,从事智能爬行焊接机、先进成套焊项目的生产研发。去年2月,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目前,二期项目开工已“箭在弦上”,预计全部达产后综合产能将达到60万台套。

(单维亮)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