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讯快评丨多措并举扮靓和美乡村颜值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明确了“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标,为广大基层干部扎扎实实推进“万千工程”,全力建设和美乡村,大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大幅提高亿万农民生活质量提供了行动指南。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和美乡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取向和价值追求,其内涵是和谐与美丽并重,既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外在美,又注重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内在美。我们要立足和美乡村的内涵与外延两大重点,多措并举建设和美乡村,夯实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基层基础。
致力于美丽生态建设,扮靓和美乡村颜值。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全域旅游为标准,以天蓝、地绿、水清、气净为目标,制定人居环境整治方案,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致力于美丽乡村生态建设,特别是要保护好森林草原资源,合理规划布局农房、农田、道路,治理山水沟,彻底整治点源面源污染,利用路边地角打造五彩菜地等小微景观,努力绘就千千万万幅茂林修竹、绿水长流、蓝天白云、安全宜居的美丽乡村图,持久扮靓和美乡村颜值,把亿万农村打造成为城里人甚至外国人朝思暮想的诗与远方。
致力于乡风文明建设,夯实和美乡村内核。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和美乡村的内涵,更是农村宜居宜业的前提。要大力发掘各村历史上的建村故事、名人故事、古树名木、名宅名迹、村训家训,从中挖掘独具特色、独树一帜的乡土人文精神,单独或联合建好村史馆,培育好农村“故事传人”“山歌传人”……繁荣好农村文化,长期留驻乡愁,以淳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提振乡村精气神;要大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致力于做实做细最美乡村评选、最美人物评选、星级文明户、落实“红黄榜”公示、积分兑现、文明宣传等小微文明行动,逐步改变大吃大喝、高额彩礼、沉迷赌博、好吃懒做、一言不合怒目相对等陈规陋习,以文明理念浸润人心,群众文明素质拔高美丽乡村颜值,使和美乡村文明内核更硬核。
致力于农村产业发展,奠定和美乡村基石。唯有把农村产业发展起来,让群众实现持续增收,是真正留住农村群众、吸引各地人才、吸收各方投资、最终做到宜居宜业的中心工作。引领各地发展好乡村产业、提高群众富裕程度,其实就是实现乡村振兴总要求中的“产业兴旺”“群众富裕”两大要求。按照“一村一品一特色”的目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在科技含量、品牌打造、提高附加值等方面下功夫,瞄准市场、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把农村与大市场有机衔接起来;要以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深化集体产权、集体林权、农垦、供销社等改革,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协同推进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村群众整体致富增收变得更容易;稳步加强产业道路、电力输送、通讯覆盖、电车充电桩、冷链物流、寄递配送基础设施建设,让和美乡村的基础更实、前景更美。
致力于内生动力提升,聚力建设和美乡村。建设和美乡村,目标是达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在这一伟大的乡村建设实践中,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是引领者、领跑者,最终群众是受益人,因此,必须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引导群众,一步步激活群众内生动力,一次次转变群众思想,把他们变成和美乡村建设的“主力军”,积极主动地、自觉自愿地、长期持久地投身到和美乡村建设行动中来。我们要利用好“村村响”喇叭、微信群众、标语横幅、各类会议等宣传工具和宣传资料,做好深入细致宣传,让大家明白为了谁、怎样干,增强和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示范干,引导群众紧盯乡村振兴总要求使劲发力;要鼓励做得好的群众,以先进鞭策后进,激发建设和美乡村的奋进力量;要形成长期有效的志愿服务、人才引进、星级评定、民主议事、发展分红、道德法治评议、红黄榜等和美乡村建设机制,长期凝聚和美乡村建设动力。(杜才云)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