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讯快评|八项规定“利剑”出鞘 为基层治理注入“廉动力”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清正廉洁是每位为官者内心的崇高追求。如今,八项规定这把“利剑”正以雷霆之势涤荡着基层的沉疴,在基层治理的土壤中播下廉洁的种子,让清廉成为常态,不断累积群众信任,推动着基层工作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斩断作风荆棘,让党员干部“轻装上阵”。曾几何时,无休止的报表、重复的检查,耗费了基层党员干部大量精力,却离群众的实际需求越来越远。而中央八项规定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向这些作风顽疾开刀,迎来送往的“套路”被打破,“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被清理。如今,党员干部不再为“面子工程”劳心费神,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田间地头、走进社区楼栋,倾听群众的心里话,解决群众的烦心事。这种“轻装上阵”让每一分精力都用在为民服务的刀刃上,让党员干部的身影真正出现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让基层治理的脚步更加踏实有力。
激活服务效能,让惠民政策“落地生金”。八项规定带来的清风正气,将惠民政策的种子吹遍基层的土壤,党员干部通过转变工作作风,简化了办事流程,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政策红利得以快速直达基层。如今,从教育医疗到养老就业,从乡村振兴到社区治理,惠民政策的“阳光”照亮了每个角落。群众感受到的,不仅是政策带来的实际好处,更是党员干部清廉干事、务实为民的作风转变,这种转变,让政策执行更有温度、更有效率,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基层治理的公信力显著提升,形成了“干部清廉干事、群众主动参与”的良性循环。
凝聚治理合力,让清风正气“浸润万家”。如今微权力清单、村务公开制度等“防腐剂”,通过数字化手段为惠民资金使用、集体资产处置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延长“保质期”这种“制度+科技”的监督模式,让中央八项规定学习教育的主要精神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日常遵循,让“廉洁”从一时的行动自觉变成长久的制度习惯。当清廉成为基层干部的“标配”,当监督成为基层治理的“常态”,基层治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将充满健康向上的“廉动力”,为乡村振兴、社区和谐提供坚实的作风保障。
八项规定为基层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廉动力”,这股清风必将持续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让群众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书写出基层治理的新篇章。(宗艳文)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