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讯快评|党建引领产业兴:解码乡村经济红色动能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基层党组织作为引领农村发展的“红色引擎”,正以组织优势凝聚发展合力,以创新思维破解产业难题,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各地实践证明,唯有坚持党建引领,才能让乡村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振兴之路。
党建引领科学决策,破解乡村产业发展核心痛点。浙江安吉县鲁家村党委推行“公司+村集体+家庭农场”模式,整合土地建成40余家特色农场,打造田园综合体,开通村级小火车串联景点。2024年接待游客超200万,旅游收入1.2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5.8万元。江西长坪乡党委推行“头雁培育工程”,选拔返乡创业党员领办专业合作社,连片打造千亩吊瓜产业园和烤烟种植基地,形成“党支部+龙头企业 +农户”的全链条发展模式,特色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3%。各地实践表明,党组织根植各地土壤气候、人文历史等独特资源禀赋,做好系统性整体谋划,既能有效破解同质化困局,更能让“小特产”成长为“大产业”。
党建引领科技赋能,激发现代农业转型新动力。江苏泰州试点“党建+数字农业”模式,村党组织牵头建设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10万亩农田墒情,借助AI算法实现精准施肥,粮食单产提升15%的同时减少30%化肥使用量。四川青川党员直播队开创“支部书记带货”模式,2024年通过抖音、拼多多等平台销售山珍产品1.2亿元,让“深山货”搭上数字经济快车。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交织的时代浪潮中,党组织以创新者的姿态勇当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领航员”,让智能装备成为田间“新农具”、数据资源化作耕作“新农资”,为乡村振兴激活跨越发展的全新动能。
党建引领文化赋能,激活乡村“沉睡资源”转化新路径。湖南十八洞村党支部创新“党建+旅游+非遗”模式,成立苗绣产业合作社,由党员绣娘牵头开发文创产品,2024年旅游综合收入突破8000万元,苗绣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陕西袁家村党总支深挖关中民俗文化,组织村民成立12个特色产业党小组,统一运营47家民俗作坊,将油泼面、皮影戏等传统元素转化为体验式消费场景,年接待游客超700万人次。这些实践印证,当党组织精准锚定“土字号、乡字号”地域特色,通过“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三链融合模式,让地域特色成为撬动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杠杆。
从沿海乡村到西部山区,党建引领的红色动能正以澎湃之势深度重塑乡村经济肌理。面向未来,唯有持续彰显党组织在产业振兴中的政治引领功能,让“党建红”与“产业绿”深度融合、同频共振,方能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筑牢乡村经济底盘,在希望的田野上夯实民族复兴的战略根基。(江北新区长芦街道 吴巧巧)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