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得直不起腰!”7天新增2940例!上海多区开展行动!医生紧急提醒
连日来
仍在增长的确诊病例
使得基孔肯雅热疫情
引发关注
据最新消息
广东疾控局2025年7月27日通报:
2025年7月20日0时至7月26日24时
广东省新增报告
2940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
分布在佛山、广州、中山、
东莞、珠海、河源、江门、阳江、肇庆
清远、深圳、湛江多地
未报告重症和死亡病例
截至7月26日24时,今年广东省累计报告4824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均为轻症,无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目前,已治愈出院和解除医学观察3224例。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如何做好防控?
上海多位疾控专家给出了详细解答。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最早于1952年在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被发现。
由于患者常出现剧烈的关节疼痛,当地人称其为“Chikungunya”,意为“痛得身体都蜷缩了”。
作为一种虫媒传播的传染病,基孔肯雅热和一样,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在广东,主要是通过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登革热
上海市疾控中心专家董文彬介绍,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受感染的动物宿主和病人,主要通过带有基孔肯雅病毒的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病毒主要以“人-蚊-人”的方式循环,人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后2-5天可产生高滴度的病毒血症,被伊蚊叮咬后,伊蚊便可能受到感染,若再叮咬其他人,便有机会将病毒传播。
对此,上海市疾控中心发布消息称,目前,上海无本土基孔肯雅热病例报告。为应对基孔肯雅热输入风险,上海近期已开展临床医生诊断能力提升、蚊媒密切监测等一系列准备工作。
那么,基孔肯雅热的特征有哪些?上海市疾控中心专家陈健表示,其主要的特征是突然发热,经常伴有严重关节痛。80%的患者在发病后2-5天, 可在躯干、四肢的伸展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猩红热样皮疹, 有瘙痒感, 数天后可消退。有些患者可有结膜充血和轻度畏光的结膜炎表现,或出现移动性小关节痛。“目前,尚无特异性抗病毒治疗,急性期采取支持治疗,包括休息、补液及使用抗炎药和镇痛药等。”
作为典型的蚊媒传染病,基孔肯雅热的传播与蚊子密切相关,如何做好防控?上海市爱卫办、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也列出市民关心的灭蚊“七问七答”,帮助市民防患未然。
上海常见的“花斑蚊”啥时候最凶?
白纹伊蚊(花斑蚊)白天叮咬人,尤其活跃于日出前后1-2小时和日落前2-3小时。常出没于公园、绿地、水边及小区草丛,外出至这些区域应该重点防护。
如何预防蚊虫飞进家里?
给窗户加装密网纱窗,注意纱网的筛目要小于20目,即筛孔平均边长0.9毫米,要确保纱门纱窗闭合严密。及时检查修补破损处,重点检查厨房排气口、卫生间通风窗——这些“隐秘通道”最易被突破!此外,外出回来也上上下下拍一拍再进家,避免蚊子搭“便车”带入室内。
室内有“漏网之鱼”怎么办?
蚊子进入室内,可以使用电蚊拍、杀虫气雾剂(气雾罐)和蚊香等防蚊灭蚊。使用电蚊拍时,看准后按住电流从下向上直击蚊子。使用杀虫气雾剂有两种方法,一是对准目标,轻摁喷头一下即可;二是密闭门窗,站在室中央,喷头向上与地面呈45度,转身喷一圈后离开,半小时或一小时后,开窗通风(关闭纱窗)。在上风向使用蚊香,驱蚊效果更佳。
电蚊香能24小时连轴使用吗?
不建议连轴使用。蚊虫高峰时间段,可在室内使用电蚊香,密闭门窗点燃30分钟后,安装纱门纱窗且通风良好的房间可开窗通风,能有效防止蚊虫叮咬。若在通风较差的房间,特别是空调房内,长时间使用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增加健康风险。另外,不同品牌和型号的电蚊香,其有效成分的浓度和挥发速度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务必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按照指引使用。
家中水培植物怎么管理?
每周至少换水1-2次,换水时彻底冲洗植物根部,避免根部残留积水孳生蚊子幼虫。可以在水培容器中养几条食蚊鱼、孔雀鱼等吃蚊子幼虫的鱼,从源头减少蚊子数量。
出门如何避免被蚊子送“红包”?
蚊子偏爱深色衣物,且容易叮咬暴露部位,因此外出时尽量穿浅色的长袖长裤,减少皮肤暴露面积。前往公园、绿地、水边等蚊虫较多的地方,尤其要注意衣物遮盖,避免穿短袖短裤;涂抹驱蚊液,认准避蚊胺/DEET成分,重点关注蚊子最爱的脚踝、手腕,出门前均匀涂抹,按照保护时效及时补充。同时尽量避开伊蚊活跃时段出门!
驱蚊液或驱蚊喷雾怎么选用?
驱蚊液或驱蚊喷雾按药效分为A、B两级,A级有效保护时间应≥6小时,B级有效保护时间应≥4小时,达不到B级标准则属于不合格产品,但由于出汗、涂抹不均匀的原因,实际保护时间会短于标示的时间。不建议将驱蚊液或驱蚊喷雾直接喷在脸上,喷洒时避开眼、口、伤口,重点涂抹脚踝、袖口等暴露部位。孕妇及儿童注意选用专用配方。
此外专家提醒
基孔肯雅热禁用这种常见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林炳亮主任、张晓红副主任指出,无论不慎中招“两热”(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中的哪一种,体温超过39°C时均需积极降温,但要禁用阿司匹林,这种药物可能诱发登革热出血、加重基孔肯雅热关节损伤,建议优先选择对乙酰氨基酚。
近期,上海多阵雨天气
高温高湿的环境下
为蚊虫的孳生繁衍创造了“温床”
需要格外警惕蚊虫引发的疾病
尽管目前上海没有相关病例报告
但为了消除疾病传播风险
申城各区都加大了灭蚊工作的频率
今天(7月28日)一阵大雨过后,青浦赵巷镇西郊锦庐小区内,专业灭蚊人员开始向绿化带等处喷洒防蚊药水,并在积水处、喷水池等重点区域,投放防蚊药粉。
物业工作人员介绍,6月起,第三方机构专业人员每周都会来小区进行一次灭蚊消杀,保洁人员也会做好日常清洁工作。
这个小区面积近11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到35%。居民家中也大多都种了植物,有些还有水池等小景观,易生蚊虫。经过科普宣传,居民们也有意识地做好自家防蚊工作。
事实上
近年来上海每年都会开展
以防蚊灭蚊为主的
夏秋季爱国卫生运动
今年夏季,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均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全市范围的蚊虫集中控制行动,更是提前10天、于5月12日启动,每间隔两周开展一轮,多措并举控制蚊虫密度,及时清除病媒生物孳生环境。
在嘉定,根据前期调研
相关部门已对各小区
制定了不同的灭蚊方案
清河路420弄小区雨后多处积水
病媒指导员
正积极开展雨后防蚊工作
病媒指导员彭荣:下雨过后,我们会对雨污水井积水做安备的投放,其实这是灭幼蚊剂。我们现在是加大了频次,每周一次,尽量去把蚊子的孑孓去把它消灭掉。
而在嘉宝梦之月华庭小区,身着防护服的消杀人员正对地下车库、绿化带、垃圾桶周边等重点区域喷洒灭蚊药水,同时,指导居民做好居家防蚊措施。“尽量把水倒掉,倒掉之后这种瓶瓶罐罐就给它倒扣,防止它有积水在里面,有积水,蚊子就会在里面产卵”。
另据记者了解,8月下旬至10月上旬,全市将组织夏季公益灭蟑和秋季统一灭鼠措施。
专家也呼吁广大市民
↓↓↓
增强防控意识,定期翻盆倒罐、清理积水、清除杂物,从源头上消除蚊虫孳生环境;加强个人和居家防蚊措施,避免蚊虫叮咬;若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明显症状,请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
来源:新闻晨报、央广网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