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吸烟不喝酒,30岁突然确诊“癌王”!医生:5种癌可能是吃出来的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听说过“胰腺癌”,由于其恶性程度高、死亡率高、容易扩散转移,因此也被称为“癌症之王”。但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中,胰腺癌患者往往是每天吸烟、喝酒等。其实包括胰腺癌在内,不少癌症的发生可能都是——吃得不对!
癌从口入!每年11月第三个星期四是“世界胰腺癌日”。日常防癌,其实只要管住嘴,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上这5种“吃出来癌症
3. 胃癌——常吃腌制食物
最近入冬,不少家庭又开始准备腌菜。其实经常食用腌菜、咸菜、腊肉等腌制食品,会显著增加胃癌风险。2024年《柳叶刀-区域健康》上的一项研究指出,腌制菜是导致胃癌发生的高风险因素。③
经常吃腌制食物导致胃癌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高盐,它会直接损伤胃黏膜保护层,导致胃炎、胃黏膜萎缩,甚至溃疡,为癌变埋下基础;二是亚硝酸盐,当亚硝酸盐进入胃部,在胃酸环境下极易与食物中的胺类物质结合,转化为强致癌物——亚硝胺。亚硝胺能直接诱发基因突变,从而驱动正常细胞一步步癌变。
4. 肠癌——吃超加工食品
2025年11月,《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摄入的超加工食品数量与肠癌风险呈正相关。在诸多的超加工食品中,以下这些需要格外注意:
⬆️人工甜味饮料风险增加21%
⬆️包装咸味零食(薯片、膨化食品等)风险增加30%
⬆️各种酱料和调味品风险增加23%
⬆️其他类别(酒和人工甜味剂)风险增加25%④
另外,过量摄入红肉也会增加肠癌风险。
5. 肝癌——摄入霉变食物
常摄入霉变食物是导致肝癌的主要元凶之一。尤其是黄曲霉毒素,它主要由黄曲霉菌产生,普遍存在于发霉的花生、玉米、大米、坚果等食物中,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毒性最强、致癌力最强的天然物质之一。
黄曲霉毒素被人体吸收后,主要经由肝脏进行分解代谢。在这个过程中,它会直接攻击肝细胞的DNA,引发关键基因的突变,从而诱发肝癌。更需警惕的是,其致癌性极为剧烈,极低剂量(以微克计算)的长期摄入就足以致癌。因此,节俭虽好,但面对霉变食物/水果等,坚决丢弃才是明智之举。
8大“防癌饮食法”,照着吃更健康
✅ 1. 多吃十字花科蔬菜
2025年8月,《BMC胃肠病学》发表的一项超60万人的研究发现,与十字花科蔬菜摄入量最低的人群相比,摄入量最高的人群结肠癌发病风险降低17%。其中,每天摄入20克时开始出现保护作用;每天摄入40~60克风险降低最为显著。⑤
常见的十字花科蔬菜包括西蓝花、菜花、卷心菜、羽衣甘蓝、芥蓝、白萝卜等。
✅ 2. 吃全谷物和豆制品
2020年《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刊发的一项近50万人的研究发现,吃足够的全谷物,可以降低8%~20%的结直肠癌风险⑥。常见的全谷物食品有燕麦、黑麦、玉米、荞麦、糙米等。
2024年《营养素》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摄入豆制品可大幅降低癌症风险。其中,大量摄入豆制品、豆腐、豆浆分别与癌症风险降低31%、22%、25%相关。⑦
✅ 3. 多吃鱼类等海产品
鱼类,尤其是深海鱼(如三文鱼、鲭鱼、沙丁鱼),富含Omega-3不饱和脂肪酸。这种“好脂肪”具有抗炎特性,而慢性炎症是癌症的温床。同时,鱼类是优质蛋白质的极佳来源,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免疫功能。
✅ 4. 少吃加工肉类/红肉
尽量用新鲜的肉类代替加工肉类。加工肉类在腌制、熏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胺等明确的致癌物,长期大量摄入会增加结直肠癌等风险。
✅ 5. 饮食均衡种类多样
抗癌饮食的核心在于均衡搭配。多样化的膳食结构能确保人体摄入各类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素协同作用,共同构筑起强大的免疫与修复系统。建议每天尽量保证多种颜色的蔬菜水果、全谷物以及优质蛋白的均衡搭配。
✅ 6. 控制摄入量七分饱
肥胖是多种癌症的明确风险因素。过多的体脂肪会持续引发慢性炎症,并干扰激素水平,为癌细胞生长提供温床。建议吃到七分饱即可,感觉胃里还没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下降,就可以停下筷子。且进食时,细嚼慢咽,给大脑足够的时间接收到“吃饱了”的信号。
✅ 7. 少盐少油蒸煮最佳
多用蒸、煮、炖、凉拌的烹饪方式。善用胡椒、花椒、葱姜蒜等天然调味品,减少对盐和酱油的依赖。
✅ 8. 尽量少喝含糖饮料
2019年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项涉及10万多人的研究发现,每天饮用含糖饮料100毫升,总体患癌风险会增加18%,患乳腺癌的风险升高22%。⑧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