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691!693!这对双胞胎兄弟,高考携手考进兰州大学!

2025-08-19 10:38 来源: 腾讯网 编辑:玖柒六 浏览量:0

2025年的这个夏天

韦修涛、韦修演

这对从小形影不离的兄弟

拿着兰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站在了人生的新路口

从北纬20度的椰风海韵

到北纬36度的黄河岸边

直线距离超过2000公里

他们说,他们的关系

“就像两棵树,根须相连,

枝叶在阳光下比着生长,

却又一起为对方遮风挡雨。”

01

童年:课桌旁的“竞争与共生”

韦修演(弟弟)的记忆里,童年永远和哥哥韦修涛的身影绑在一起。从幼儿园的小课桌到初中的教室,他们的座位总隔着一条过道,却像有无形的线连在一起。“那时候放学铃一响,我们俩准会凑在一块儿对作业答案,他算错的数学题我指出来,我写错的汉字他帮我圈上。”韦修演笑着说。

小学时的竞争带着孩子气的较真。韦修演记得,有次放学回家写作业,他磨磨蹭蹭没写完,眼看哥哥收拾好书包要去玩,立刻急得跳脚:“你不准走!等我写完!”哥哥被他闹得没办法,只好坐回书桌旁,假装看书等他。“现在想想特幼稚,但那时候就觉得‘凭什么你比我快’。”韦修演挠挠头,眼里却闪着笑意。

这种“较劲”从未变成隔阂。哥哥韦修涛天生带着沉稳劲儿,弟弟闹脾气时,他从不急着反驳,只是等弟弟气消了,再把自己的作业递过去:“你看这道题,我刚才也写错了。”久而久之,韦修演发现,哥哥的作业本永远比自己整洁,错题本上红笔标注的思路清晰得像地图。“他好像永远不会慌,作业本写不完不会慌,考试没考好也不会慌。”

初中的课堂上,他们的默契开始显现。老师提问的话音刚落,两人常常同时举手;数学课上解复杂的几何题,哥哥刚画出辅助线,弟弟就猜到了下一步的思路。“那时候我们俩的草稿纸都能对上,他写‘由1得’,我准会在旁边‘代入2’。”韦修演说。这种无声的配合,像两棵并肩生长的树,根在地下悄悄缠绕,枝叶在阳光下各自舒展。

02

中考:812与811的“奇迹时刻”

2022年夏天,中考成绩公布的那天,兄弟俩手心都攥出了汗,鼠标点击“查询”按钮的瞬间,屏幕上跳出的两个数字让他们愣住了——韦修演812分、韦修涛811分。韦修演至今记得那种惊喜,“我们根本没敢想能考这么好,更没想到分数会这么近。”消息传回家中,街坊邻居见了他们父母就夸:“你们家俩娃是‘文曲星’吧!”

高中虽不在同班,但教学楼只隔了一层楼梯。晚自习结束后,兄弟俩总会在操场边的路灯下碰头,各自拿着错题本交流。“我物理强一点,他化学好,遇到难题就互相‘补课’。”韦修演说,“他化学笔记做得像教科书,我物理错题本上贴满了他画的受力分析图。”

哥哥的沉稳性格在高中愈发明显。模拟考成绩波动时,韦修演急得整晚睡不着,韦修涛会把自己的错题本递过来:“你看我上次考砸了,就是这么改的。”然后拉着他去操场跑步:“跑两圈就好了,成绩又不是一次定终身。”韦修演渐渐学会了控制情绪,遇到难题时,会先深呼吸,像哥哥那样在草稿纸上慢慢梳理思路。“他就像我的‘情绪稳定剂’,有他在,我就觉得再难的坎儿都能过去。”

03

高考:691与693的“心有灵犀”

2025年高考,当最后一门英语考试的铃声响起,兄弟俩走出考场,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欢呼,只是相视一笑。“我们没问考得怎么样,就觉得‘考完了,一起回家’。”韦修涛说。

查分那天,全家人都围在手机旁。当691和693两个数字跳出时,母亲惊喜地捂住了嘴,父亲猛地站起来,在客厅里转了好几个圈。“我哥比我高两分,跟中考反过来了。”韦修演笑着说,“但我们都没在意谁高谁低,只觉得‘终于有学上了’。”

“我哥从来没把自己当‘哥哥’压着我,买零食永远让我先挑,分压岁钱也跟我平分。”韦修演说,“他总说‘我们是朋友,不是上下级’。

这种平等的相处模式,让他们的竞争永远带着温暖——你追我赶,却从不想着“打败”对方。就像两棵树,根须相连,枝叶在阳光下比着生长,却又一起为对方遮风挡雨。

04

志愿:意外的985录取通知书

填报志愿时,兄弟俩对着厚厚的志愿手册,看着思考着。“翻到兰州大学时,看到‘985工程’几个字,又查了计算机专业的分数,觉得‘好像能上’。”韦修演回忆道,“我们当时就想,兰州大学很好,先报上再说。”

录取结果出来那天,手机弹出录取通知的瞬间——兰州大学。韦修涛、韦修演分别被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数学与统计学院录取。

“我们盯着屏幕看了好几分钟,都不敢相信。”韦修涛说,“既惊喜又有点懵,毕竟从来没想过会去西北。”

消息传到家里,父亲翻出地图,在海南和甘肃之间画了一条长长的线。“我们查了兰大的资料,发现它的实力其实很强,而且985学校的平台摆在那里。”韦修演说:“兰州有黄河,我们还能去看黄河呢!”

05

家庭:藏在细节里的爱与期待

在韦家父母眼里,这对双胞胎儿子的成长,是一部“操心却欣慰”的纪录片。母亲总说:“修涛像我,慢性子;修演像他爸,急脾气,但俩娃心都善。”

从小到大,父母从没想过“一碗水端平”,而是鼓励他们“做自己”。哥哥喜欢安静看书,父母就给他买更多的习题册;弟弟喜欢动手实践,父母就支持他参加物理竞赛。“他们从不说‘你要像哥哥那样’,只说‘你把自己的事做好就行’。”韦修涛说。

但“协作精神”的培养,藏在生活的点滴里。小时候分苹果,父母会让他们自己分;遇到矛盾,从不直接评判对错,而是让他们自己商量解决。“有次我们为了谁先玩游戏机吵起来,我妈就说‘你们自己定规则,定不好就都别玩’。”韦修演说,“最后我们约定‘一人玩半小时,谁耍赖谁请客买冰棍’。”

看着儿子们拿到兰大录取通知书,父亲既骄傲又心疼。“俩娃从小没让我们多操心,现在要去那么远的地方,我担心他们吃不好,但更期待他们能在大学里好好学,将来有出息。”

母亲悄悄给他们收拾行李时,往箱子里塞了不少海南的特产。“兰州太阳大,要记得涂防晒;那边干燥,要多喝水。”她一遍遍叮嘱,眼泪却忍不住往下掉。兄弟俩抱着母亲说:“我们会互相照顾的,放假就回来看你们。”

06

未来:从椰岛到黄河岸的约定

离别的日子越来越近,兄弟俩开始想象兰州的生活。“听说兰州牛肉面很有名,我们打算去了就先吃一碗。”韦修演笑着说,“也不知道那边的米饭和海南的一样不,我哥爱吃米饭,我得帮他找找米饭好吃的饭馆。”

“不在同一个学院也没关系,课后还能像高中那样讨论问题。”至于“双胞胎标签”带来的关注,他们并不在意:“别人怎么看不重要,我们知道自己是谁就行。”

哥哥韦修涛希望在大学里继续保持平和的心态,弟弟韦修演则想改掉急躁的毛病:“争取遇事不发火,像我哥那样冷静。”他们还约定,要给父母讲兰州的故事,带他们去看黄河——就像小时候父母带他们去看大海一样。

从海南小镇到兰州大学,两千多公里的距离,寄托着双胞胎兄弟的成长与梦想。就像他们从小到大的每一次考试、每一次成长,无论分数相差一分还是两分,无论前路是椰风还是黄土,他们始终并肩前行。这对从山海之间走来的兄弟,在人生的新轨迹上,写下属于他们的双生故事。而兰州的风里,终将飘荡着来自海南的青春与梦想,在黄河岸边,开出更灿烂的花。

他们的成长轨迹

即将在山海之间续写新的篇章

内容来源|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图片丨受访者提供


原文地址:https://news.qq.com/rain/a/20250818A04ZY500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