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运河百景”公示 镇江9项入选
江苏省“运河百景”公示 镇江9项入选
美丽乡村“微党课”,凝聚发展“大能量”。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扬中市油坊镇鸣凤村积极发挥其独特的文化优势、历史优势,活化党课教育形式,让农村党员群众在穿梭历史长廊中,探寻红色动能、解锁初心密码,将所见所学所思所悟转化为乡村振兴路上的不竭动力。
阵地在哪里,“乡村微党课”就延伸到哪里
鸣凤村作为扬中起源地,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村“两委”一班人主动作为、深入挖掘,召集村里老一辈人士开展座谈会,将老人们记忆中的鸣凤模样变成文字资料;同时,带领村干部们四处奔波、走访调研,在省诗词馆、扬中市档案馆等地查证史料集,打造鸣凤村历史文化陈列馆;通过精心打造“乡村微党课”,将教育课堂搬至鸣凤村历史文化陈列馆,让党员群众近距离感受红色文化底蕴,开启一次文化溯源和精神追寻,做到学有深度、学有广度、学有温度。
“漫步在鸣凤村历史文化陈列馆,犹如穿梭在历史时光的长廊。”鸣凤村干部陈玉婷告诉记者,“我仿佛看到新四军五分区中滩榴弹厂正为抗战胜利不停歇地生产榴弹,内心深处产生的自豪感激励着当代的我们奋勇争先、不甘落后。”
组织在哪里,“乡村微党课”就延伸到哪里
鸣凤村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注重将“乡村微党课”融入党史知识,每个党小组都是党史宣讲阵地、每名党员都是党史宣讲者。“三五个人聚一聚,三五分钟讲一讲,这种短小精悍的‘党史微教育’集聚着大能量。”鸣凤村党委书记陈兴云告诉记者,“我和党小组长们带头学党史、讲党史,走到哪里就把党史知识普及到哪里,真正打通农村党小组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的‘最后一米’。”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鸣凤村退休老党员陈炳富在防汛间隙跟身旁志愿者讲到,“红心永向党,人老志更坚。只要组织需要,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
党员在哪里,“乡村微党课”就延伸到哪里
为深化固化“乡村微党课”教育效果,鸣凤村特地诚邀强国拍客和记者朋友们,将历史长廊的红色片段、基层一线的红色动能、为民惠民的不变初心,定格成一幅幅画面、一段段视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鸣凤人建设家乡、发展家乡。
“扎根农村三十载,一片深情写初心。”村党委书记陈兴云讲述着自己的初心故事,“江堤达标大会战、关闭十五小企业、村组两轮大合并、振兴发展老中滩、挖掘扬中起源地、开发集中居民点、发展特色新农业、打造生态宜居村,面对这些影响鸣凤村发展的件件大事,我始终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我们鸣凤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通过寻访鸣凤村不同党龄段、不同行业的党员代表,聆听其初心故事和党性锤炼经历,并拍摄成微视频,让“乡村微党课”点亮红色的初心,更点亮前行的道路。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