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逛婚俗影像实物展 女子发现父母结婚照

2021-03-08 10:00 来源: 编辑:现代快报 浏览量:0

(记者 庄剑翔 文/摄)扬州的任女士发现,近日开展的“鸾凤和鸣”扬州婚俗影像实物展中展出的一张拍摄于1941年的结婚照上,新郎新娘就是自己的父母。照片中的新娘子身着西式婚纱,新浪穿着长衫马褂,满满的年代感。

△任女士父母的结婚照(中排左三为新娘易霖,中排左四为新郎任毅) 慕相中供图

“这张照片是我从废品回收站里找出来的。”日前,影像实物展开展在扬州老照片馆开展,馆长慕相中介绍,一张1941年的结婚照是他偶然得之,这张照片中主人公的后代任女士出现在了展览现场。

△清咸丰年间扬州夫妻的结婚照

任女士回忆,自己家中也有一张一模一样的照片,照片中间两位,是自己的父母亲,两人都是老师,其他则是伴郎伴娘以及家中亲朋。对于这张照片的拍摄地,目前文史专家正在考证中,一说是在老扬州市政府大院内,另一说是在一处叫逸园的地方。

“这张照片体现出了当年传统与开放的结合。”慕相中表示,新郎身着马褂长衫,新娘穿着偏西式的婚纱,是中西合璧的最好体现。

△1949年的结婚证

而这样的照片和实物,在展览中还有百余件,分为老照片、订婚结婚证书、结婚用品等几大类,展现了晚清民国时期到现当代的扬州婚嫁习俗。其中,最早的结婚照是清咸丰年间所拍。

△1957年的结婚证(此时已由政府机构颁发结婚证)

“在过去,订婚、结婚都需要三媒六证,婚书有‘百年好合’‘鸾凤和鸣’‘花烛之期’等多种样式,相当讲究。”慕相中向现代快报记者展示了几十年前的婚礼“套装”:一个纸质套筒内,装着订婚证书、结婚证书和婚礼布置说明书。“以前结婚的证书都是自己填写,新中国成立之后才改成了政府机构颁发。”而婚礼布置说明书,会详细标注结婚的流程、习俗甚至是婚宴座位的安排,非常详尽。

现在,很多新人喜欢租较好的婚车作为“门面担当”,而在几十年前,新人流行请社会名流为自己证婚。慕相中介绍,展出的一张订婚证上证婚人是顾伯逵,他是扬州有名的画家,除了签字外,在证书上留下名字的新郎新娘、介绍人、主持人等,都要盖上印章。

△几十年前的结婚用品

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结婚流行起“三转一响”,第一转是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第二转是手表;第三转是缝纫机;一响就是收音机。结婚时,男方准备“三转一响”,女方则要陪嫁“小八件”,这里的“八”是一个泛指,其实就是一些生活用品,比如说一对脸盆、一对漱口缸等等,都要带喜字的。

目前,展览正在进行。“一位91岁的老奶奶专程过来看展览,还要捐出自己的结婚照、结婚证。”慕相中说,许多观展者在此认出了自己的父母、熟人,也有很多人要把自家的珍藏带来展出。

原文地址:http://xdkb.net/p1/161513.html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