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来了别慌!合理用药更安心!——临床药师为您揭秘流感用药的“正确打开方式”
秋冬交替之际,气温变化频繁,流感又进入了高发季节。面对来势汹汹的流感病毒,不少人第一反应是“家里有感冒药、退烧药,先吃上再说”……但作为临床药师,我想说:流感来了别慌,合理用药、科学防护,才是对自己和家人最深的关爱!
一、流感≠普通感冒,别傻傻分不清!
首先我们要明确: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起病急、症状重,典型表现为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干咳等。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核酸或抗原检测明确诊断,切勿自行判定为“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
二、抗病毒治疗“黄金48小时”,千万别错过!
临床研究证实:在流感发病48小时内启动抗病毒治疗,可显著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降低住院风险和病死率。这个时间窗被称为“黄金48小时”。
温馨提醒:即使超过48小时,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尽早用药依然能有效降低重症风险。
三、常用抗流感药物怎么选?临床药师为您划重点
目前临床常用的抗流感药物主要分为两类,均对甲型、乙型流感有效,但用法、适用人群和疗程各有不同,需严格区分、切勿混用:
1.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代表药物为奥司他韦(口服制剂),适用于 1 岁以上儿童及成人,疗程通常为 5 天,需规律服药至疗程结束;
2.RNA 聚合酶抑制剂:代表药物为玛巴洛沙韦(口服制剂),适用于5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具有单次给药即可完成治疗的优势,依从性更高。
特别提醒:抗流感药物均为处方药!切勿“凭经验判断”“凭感觉用药”,更不可自行购买、盲目服用,务必在医生或药师的专业评估与指导下科学规范使用!
四、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别跑偏!
很多患者以为“退烧了就好了”,其实不然。流感的对症治疗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抑制病毒复制。
科学对症用药指南:
1.发热、全身酸痛: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2.咳嗽:慎用镇咳药,应优先选用祛痰药,帮助痰液排出以缓解咳嗽;若为剧烈干咳影响睡眠,需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镇咳药;
3.咽痛、鼻塞:可选用生理盐水喷鼻剂、咽喉含片等局部缓解方式,减少全身用药负担。
切记:不盲目联用多种复方对症治疗药物,警惕成分重叠导致过量用药,进而引发肝肾损伤等安全风险;中成药需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辨证使用,避免与西药成分冲突或重复用药。
五、预防胜于治疗,这些措施更有效!
1. 每年按时接种流感疫苗:这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建议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尽早接种;
2.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用流动水 + 肥皂或洗手液)、科学佩戴口罩、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3.减少暴露风险:流感高发期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减少聚集性活动;
4. 高危人群药物预防:重症高危人群若密切接触流感患者后,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抗流感药物进行预防
六、药师温馨提示
1.用药前务必咨询医生或药师,尤其是儿童、孕妇、老年人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需评估用药安全性;
2.服用药物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明确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及储存条件,避免误用;
3.保留用药记录(如药物名称、服用时间、剂量、症状变化),复诊时便于医生评估治疗效果;
4.不盲目囤药、不随意分享处方药,避免药品过期浪费或不当使用带来的风险,安全用药从你我做起。
七、流感虽猛,但并不可怕
只要我们科学认知、及时就医、合理用药,就能有效控制病情、减少重症风险。作为临床药师,我们始终在您身边,为您的用药安全保驾护航。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