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2025-11-03 13:50 来源: 在线投稿 编辑:许军 浏览量:0

美丽乡村是以自然生态为基础,融合田园风光与乡土文化、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发展模式。近年来,我们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在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积累了一系列经验。现结合我们社区实际,从规划引领、产业支撑、环境整治、文化赋能、基层治理五个方面,谈谈如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科学规划引领,绘就发展蓝图

规划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南针”,应广泛坚持规划先行。社区通过邀请专业规划团队,深入开展自然资源、人文历史、产业基础等情况调研,并结合社区发展定位和目标,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在规划过程中,注重统筹兼顾,既要考虑社区的整体布局和发展方向,又要充分考虑村民的实际需求和生活习惯。例如,在村庄布局上,应根据地形地貌和村民居住分布,合理规划住宅区、产业区、公共服务区等功能区域,实现村庄有序健康发展。同时,规划还应注重生态保护,保留社区内的自然风景和生态空间,打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宜居乡村环境。

强化产业支撑,激活发展动能

产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动机”,社区建设还应积极培育特色产业,为乡村发展注入动能。社区应依托当地的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一方面,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种植优质水稻、绿色蔬菜、特色水果等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强与农业科研单位合作,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标准化种植和养殖模式,提高农产品产出效率。

社区还要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从建设农产品加工入手,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开发出一系列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如大米制品、蔬菜制品、水果干等。通过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以此带动社区群众就业和增收。

狠抓环境整治,打造宜居家园

环境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底色”,兴耦社区还应继续将环境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要不断加大对垃圾和污水处理的力度,建立和完善垃圾收集、转运及再处理体系。不仅要在社区内设置垃圾收集点,还应相应地配备垃圾清运车辆,定期对垃圾进行及时清运处理。

人居环境建设与村庄美化绿化息息相关,因此,社区要定期组织开展植树造林、花卉种植等活动,利用每年植树节等活动,在村庄道路两旁、公共区域和居民房前屋后种植大量树木和花草,打造社区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乡村景观。此外,社区还要加强对农村厕所的改造,推广卫生厕所,加强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注重文化赋能,厚植发展底蕴

社区文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社区深入挖掘和传承乡村文化,将为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注入精神内涵。社区文化建设之精髓,是不断对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进行!深入调研和整理,并建立起社区文化档案,让社区居民群众能够从平凡的岁月中感受到乡村历史文化的底蕴。

丰富和弘扬乡村文化,对社区建设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利于社区优良文化形成。通过举办乡村文化节、民俗表演、传统手工艺术展等活动,吸引社区村民和群众参与。同时,社区还应不断加强文化设施建设,通过建设社区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场所,为社区居民提供学习和娱乐的场所。

此外,社区还应注重培育文明乡风,以开展“文明家庭”“最美村民”等评选活动为契机,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文化赋能,社区不仅能提升乡村文化的品位,还可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

加强基层治理,凝聚发展合力

基层治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保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加强社区党建,促进社区党组织核心力量进一步形成。利用居民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业等多元主体力量,促进社区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完善。

与此同时,不断增强社区居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既要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又要通过召开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等形式,广纳群众意见和建议,让居民参与到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中来。从进一步促进社区的平安稳定角度出发,社区不仅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还要增强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完善,从及时调解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入手,做到大事小事不出社区。

(盐城市盐都区盐龙街道孙吴社区党总支书记 孙大勇)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