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全力以赴 奋力托起贫困家庭小康梦

2020-06-12 16:44 来源: 编辑:供稿 浏览量:0

每发现一个贫困家庭,基层干部就必须践行“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听听意见,多想想办法,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解决难题。(6月9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在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夺取脱贫攻坚伟大胜利的征途中,在同心共筑中国梦、携手奋进新时代的伟大新征程中,广大基层干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面对一个个贫困家庭,广大基层干部要与他们心在一起、干在一起,用昂扬的斗志、扎实的努力,全心的付出,决胜全面小康,共襄复兴伟业。

服务贫困家庭要用“心”,心到之处方能提高“脱贫攻坚”之效。当前,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所面对的大多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工作难度实属不小,挑战无所谓不大,唯有全身心的投入,全力以赴的工作,真正苦干、实干、硬干,方能保质保量地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的伟大任务。正是基于时间的紧迫、任务的艰巨、责任的重大,基层干部在服务贫困家庭时尤需与群众心贴心、面对面的开展工作,对待贫困家庭一时的跟不上调、带不上路、说不通法,抱有充分地理解和宽容,在态度上更有耐心、在情感上更有爱心、在工作上更加细心更有恒心,要拿出对待亲人、朋友的关切和疼惜,对待自家事的专注和忘我来对待贫困事,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真正为贫困家庭脱贫致富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帮扶贫困家庭要用“情”,情寄之处方能破解“安土重迁”之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帮扶贫困家庭,尤其是在深度贫困地区,“安土重迁”思想倾向突出,更需基层干部以心换心,以情换情,在深刻理解贫困群众思想顾虑和故土情怀基础上,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真正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不厌其烦地为群众讲解,千方百计地为贫困家庭出谋划策、解困帮难,让“情”字跳跃在基层干部的眼神中、体现在基层干部的足迹里、落实在基层干部的行动中、镌刻在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上。

激励贫困家庭要以“实”,实存之处方能彰显“政策制度”之力。好的政策、制度、部署,唯有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原原本本地贯彻落实,方能彰显政策、制度的力量与攻效,这就要求广大基层干部工作实打实,多做实功,少些花拳绣腿、弄虚作假的虚功,多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去吸引人、鼓舞人、振奋人,激励人。要知道纵使你“跑断腿”、“磨破嘴”、“使足劲”,把政策制度说得天花乱坠,把未来描述得绚丽多彩,都不及带群众亲自去实地走走看看,不及群众间口口相传的“口碑”,不及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盼得到的真实惠更能激励贫困家庭放下顾虑、转变观念、摆脱成见,真正愿干、敢干、会干、加油干。(李代蓉)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