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苏讯快评丨“9.9元体验课”也须价有所值

2025-01-24 08:36 来源: 供稿 编辑:沙风 浏览量:0

9.9元体验课是“馅饼”还是“陷阱”?江苏消保委发声提醒(1月22日,澎湃新闻网)

近来,9.9元体验课在江苏等发达地区风靡一时,其课程种类丰富多样,从高雅的高尔夫运动、时尚的T台秀,到传统的京剧体验,再到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领域,无不尽揽其中,成功俘获了大批追求新奇且注重性价比的年轻消费者的心。然而,在这看似诱人的低价背后,究竟是为消费者准备的实惠“馅饼”,还是暗藏风险的“陷阱”,着实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对于消费者而言,9.9元体验课恰似一把以低成本开启全新体验大门的神奇钥匙。它宛如一座桥梁,连接着消费者与那些平日里因价格门槛高而难以企及的活动,为他们的业余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即便体验结果不尽如人意,消费者也无需为这点小钱而心疼,能够毫无负担地“潇洒离场”。而从商家的角度来看,9.9元体验课无疑是一种巧妙的营销策略,不仅能充分盘活闲置资源,避免资源的无端浪费,还为开拓新的消费群体、进行品牌推广与业务拓展提供了一条有力途径。

然而,热闹非凡的表象之下,9.9元体验课的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无遗。不少消费者吐槽,在体验过程中遭遇了线上线下预约不同步的窘境,课程内容千篇一律,同质化严重,甚至还会遭遇隐藏消费等“陷阱”。部分消费者满心欢喜到店后,却被告知在线预约无效,不得不重新排队等待,宝贵的时间就这样被无端耗费。与此同时,由于客户转化率不理想,一些讲师与教练在反复授课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热情,而机构方面也因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对提升课程质量动力不足,最终导致课程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消费者的期望。

江苏省消保委及时发出提醒,这犹如给混乱的市场敲响了一记振聋发聩的警钟。9.9元体验课本应是一座搭建在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利共赢之桥,既能有效降低消费者的试错成本,又能为商家展示自身服务提供一个优质平台。但倘若商家一味地追逐短期利益,在学员体验上搞区别对待,或是进行过度推销,必然会引发消费者的反感,进而破坏这一原本良好的市场模式。

让9.9元体验课回归正轨,真正成为惠及大众的优质产品,强化多方监管势在必行,商家、平台和消费者都应当肩负起各自的责任。

商家应将核心精力放在提升课程内容质量与服务水平上。精心雕琢出富有深度与内涵的课程,为消费者营造一个舒适、愉悦且沉浸式的体验环境。通过提供高质量的课程,真正激发消费者长期学习的兴趣,实现从单纯吸引“流量”到成功留住“留量”的转变。平台则要切实履行好审查监管的重要义务,在课程上架之时,务必严格审核商家的教培资质,从源头上为消费者权益筑牢保障防线。同时,不断完善评价监管机制,畅通用户举报渠道,坚决杜绝“刷好评”等不正当行为,让消费者能够依据真实、客观的评价做出理性的选择。

对于消费者来说,面对琳琅满目的9.9元体验课,务必要保持清醒与理性,增强自我监管意识。切不可仅仅因为价格低廉就盲目跟风报名,而应秉持审慎的态度,挑选那些真正契合自身兴趣与实际需求、质量有切实保障的课程,确保自己投入的时间与金钱都能得到合理且有价值的回报。

9.9元体验课本身并非注定就是“陷阱”,但倘若商家、平台和消费者任何一方在各自应尽的责任上有所懈怠,这一充满潜力的市场模式就极有可能沦为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陷阱”。唯有各方齐心协力,强化自我监管并相互监督,以理性的态度共同对待,才能让9.9元体验课成为名副其实的“馅饼”,使消费者在收获丰富体验的同时,商家也能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杜才云)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