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苏讯快评丨莫让网络谣言成为真相的 “绊脚石”

2025-02-19 08:52 来源: 供稿 编辑:沙风 浏览量:0

近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网络谣言进行了盘点。网上数据监测和网民举报显示,网络谣言主要集中在伪造公共政策、炒作民生话题、杜撰事故灾害等方面,对社会秩序和群众权益造成负面影响。在信息飞速传播的网络时代,网络谣言如影随形,成为危害网络生态的一大毒瘤。

谣言猛于虎,需截断“流量涡轮”,让谣言减速。从明星绯闻到食品安全,从民生政策到国际局势,谣言几乎无处不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误导公众认知。而如今算法茧房成为精准投喂的谣言流水线,正在成为谣言扩散的完美温床。比如短视频平台用户发现,偶然点击养生谣言视频后,系统会在72小时内推送超过200条同类虚假内容。这种精准投喂机制,让每个谣言接收者都置身于量身定制的“楚门世界”。“键盘侠”热衷于在网络传播谣言,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造谣几乎不用承担任何成本。造谣是信谣和传谣的源头环节,对造谣者施以重典,可以起到强大的威慑作用,重拳打虎,让谣言制造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可以有效减少谣言的产生和散播。

遏制谣言,需织密“数据滤网”,为真相清障。网络谣言为何能快速传播?一方面,信息传播的便捷性为谣言滋生提供了土壤。如今,人人都能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和传播信息,信息发布门槛极低,这使得谣言能在短时间内扩散。另一方面,公众的好奇心和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心理也助长了谣言传播。很多人在面对未经证实的消息时,往往不假思索地转发,以求获得关注或满足好奇心,却忽视了对信息真实性的判断。此外,部分自媒体为了流量,故意编造、传播谣言,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更是加剧了谣言的泛滥。当AI伪造的拜登语音5分钟骗过选民,当换脸视频让上市公司股价闪崩,技术已让谣言穿上“隐形斗篷”。只有让真相的“数据装甲”比谣言更精密,才能扭转“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的困局。

多管齐下,激活“认知抗体”,构筑免疫屏障。抵制网络谣言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平台应加强监管,建立健全内容审核机制,对疑似谣言信息及时标注或删除,对恶意造谣者采取封号等措施。媒体要发挥专业优势,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真相,引导公众理性看待问题。而作为普通网民,我们要增强辨别能力,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在看到一则消息时,多问几个为什么,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真实性,避免成为谣言传播的 “帮凶”。

网络谣言是网络世界的 “雾霾”,只有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才能吹散这层 “雾霾”,让网络空间充满阳光,让真相不再被谣言掩盖。只要我们携手行动,共同守护清朗的网络家园。(文/曹瑞晓)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