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讯快评丨以八项规定熔铸作风之基
人民日报任仲平文章:徙木立信焕发新活力 干净干事创造新伟业(3月27日,人民日报)
党的作风,关乎人心向背,攸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在全党深入开展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当下,我们重温这一新时代的关键举措,愈发体悟到它对党风、政风、社风、民风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对党员干部所承载的重大教育意义。
2012年,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似强劲东风,涤荡华夏大地。这一规定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顽疾,以小见大,精准发力,雷霆出击,整治党内沉疴。曾几何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弊甚深,奢靡享乐之风暗流涌动,严重侵蚀党的肌体。八项规定出台后,刹住了歪风邪气,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如澄澈湖水,波光粼粼;社风民风向上向好,似温暖旭阳,普照人心。“一子落而满盘活”,党风廉政建设棋局满盘皆活,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重塑升华,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无限活力。
中央八项规定,于党员干部而言,是一面明镜,可照见作风之垢;是一把戒尺,能规范行为之失。党员干部的作风,直接映射党的形象,关乎党的执政根基。“党风正则民心聚,党风廉则国运昌。”只有始终秉持优良作风,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方能赢得人民的信任与拥护,筑牢党的执政基础。
作风问题,犹如隐匿暗处的沉疴,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稍有松懈便可能死灰复燃。月饼背后“四风”花样翻新,违规行为隐形变异,这些现象如声声警钟,时刻提醒我们: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须臾不可放松。党员干部须时刻保持清醒,抵制诱惑,做到“心不为微利所动,目不被五色所眩”,坚守廉洁自律的精神高地。
“党风源于党性,党性决定党风。”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的外在显现。党员干部要不断锤炼党性,提升政治觉悟与能力,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重显绩轻潜绩、热衷“作秀”而非“做事”,皆为党性不强的表现。唯有筑牢信仰根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党员干部方能在大是大非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中无所畏惧。
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在作风建设中肩负重任,需发挥“头雁效应”。“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有表率,下必景从。”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言出必行、承诺必践,方能引领风气之先,形成强大示范效应。从总书记的简朴晚餐,到深入基层的调研足迹,无不彰显着优良作风,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光辉典范。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党员干部自我净化、自我提升的契机。党员干部应以此为契机,深刻领会规定内涵,筑牢思想防线,规范行为举止。要将学习教育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立足岗位,主动担当,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基层治理创新、急难险重任务中展现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
“作风正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中央八项规定是作风建设的“金色名片”,需每一位党员干部精心呵护、用心擦亮。让我们以优良作风汇聚磅礴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勇毅前行,续写辉煌!(杜才云)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