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苏讯快评丨以党性修养正作风之帆

2025-04-09 08:32 来源: 供稿 编辑:沙风 浏览量:0

壹视界·任仲平文章解读|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3月30日,人民日报客户端)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深刻认识和解决作风问题提供了根本遵循。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而作风则是党性的外在表现。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党性修养犹如灯塔,照亮着党员干部前行的道路;又似基石,支撑着作风建设的大厦。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党员干部一辈子去坚守、去磨砺。就像老英雄张富清,战争年代出生入死,和平年代深藏功名,他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大公无私、公而忘私。还有周春梅,以生命捍卫法律尊严,坚守党性原则,展现了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节。他们深知“头顶三尺是法律,脚下支撑是品节”,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强大的党性力量。

在西藏定日地震中,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以“电力是灾区的‘生命线’,我们必须跑在前面”的担当,以及“群众满意就是值得”的情怀,成为灾区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他们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是因为有着坚定的党性觉悟,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这充分说明,党性强,则作风正;党性弱,则作风易出问题。

现实中,一些干部重显绩轻潜绩、重面子轻里子,热衷于“作秀”而非“做事”,这背后是政绩观的偏差,根源在于党性不强。他们没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没有做到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党员干部若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就容易在利益诱惑面前迷失自我,在困难挑战面前退缩逃避,最终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古代仁人志士的崇高追求,对于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来说,更应以此为精神指引,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党性滋养,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只有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以良好的作风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砥砺前行。(杜才云)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