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油”再香也要管住嘴!研究发现:抑制免疫细胞,加速肿瘤生长
猪油拌饭、牛油火锅、黄油牛排……如果说这三种食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那肯定就是突出一个字——香!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喜欢用猪油炒菜、吃牛油火锅、用黄油煎牛排。确实动物油脂能带来非常棒的香气,但过多摄入却可能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近日,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猪油、牛油、黄油等动物油脂会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加速肿瘤的生长。
哈佛大学研究: 猪油、牛油、黄油或加速肿瘤生长
你喜欢用猪油or植物油炒菜?2025年7月,哈佛医学院研究团队在《自然-新陈代谢》(Nature Metabolism)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猪油、牛脂、黄油等动物脂肪为主的高脂肪饮食,会削弱免疫细胞的功能,加速肿瘤生长,而植物脂肪则能保护免疫细胞的功能,维持了其抗肿瘤功能。①
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给小鼠喂食“常规食物”和“高脂饮食”(猪油、牛油、黄油、椰子油、橄榄油或棕榈油),再给小鼠皮下注入黑色素瘤细胞,观察这些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速度。
最终出人意料的是:喂食动物油脂(猪油、牛油、黄油)的小鼠,其肿瘤生长的速度比“常规食物”组的小鼠更快;而喂食植物油脂(椰子油、橄榄油、棕榈油)的小鼠其肿瘤生长速度和“常规食物”组的小鼠没有差异。
简单来说,不同的油脂会影响肿瘤的生长速度。经常吃动物油脂(猪油、牛油、黄油)或会加速肿瘤生长。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动物脂肪会通过代谢物抑制抗肿瘤免疫,加速肿瘤生长;而植物油脂则保留免疫功能,减缓肿瘤进展。
换一换家里食用油, 死亡风险大大降低
2025年3月,《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刊发的一项随访33年涉及22万成年人的研究发现:用植物油脂代替动物油脂(黄油),死亡风险大大降低。②
研究重点比较了动物油脂(黄油)和植物油脂(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橄榄油、红花油)的日常摄入量。结果发现:
⚠️1. 动物油脂摄入过多会升高死亡风险:与吃黄油最少的人相比,吃动物油脂(黄油)最多的人总死亡风险增加了15%。
⚠️2. 用植物油脂替换黄油死亡风险降低:用植物油脂(尤其是菜籽油、大豆油和橄榄油)替换动物油脂(黄油),可以显著降低死亡风险。比如:用等量的植物油脂替换10克/天的黄油,预计可使总死亡风险降低17%,癌症死亡风险降低17%。
总之,动物油脂(黄油)摄入量越高与死亡风险升高有关,而植物油脂则相反。用植物油脂替换动物油脂(黄油),特别是橄榄油、大豆油和油菜籽油,可能对预防过早死亡带来重大好处。
日常健康吃油,记住这5点
✅1. 健康适量吃,绝不能不吃油
有人认为“油吃多了容易胖,不吃油或很少吃油,行不行?”这是不行的!因为食用油为人体提供的必需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和α-亚麻酸。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但人体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③
✅2. 不同植物油,要经常换着吃
没有“绝对完美”的油,建议要经常换着油吃,不要长期只吃一种油。很多人对经常换油吃得理解是换不同的品牌,事实上虽然许多食用油名字不同,但其中脂肪酸的构成是差不多的。比如:大豆油、玉米油、小麦胚芽油和葵花籽油类似;花生油和米糠油类似;茶籽油、杏仁油和橄榄油类似;亚麻籽油和紫苏籽油类似等。
因此,不同油脂的替换,应该按照脂肪酸构成不同的品种来换,否则所得到的脂肪酸基本一样,相当于没有替换。④
✅3. 平时炒菜多,选精炼植物油
平时炒菜和油炸较多,优先精炼植物油,烟点较高;平时凉拌较多,可选用初榨、初级冷榨、特级初榨植物油。
河南省南阳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宋颖2025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食用油质量等级标准根据精炼程度划分,由高到低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级越高,精炼程度越高,有害成分的含量就会减少,但同时也会流失一部分营养物质与风味。
一级、二级食用油:精炼程度较高,炒菜油烟少,比较适合高温烹调,如炒菜等,但也不建议长时间煎炸;
三级、四级食用油:精炼程度不高,烟点较低,营养保留较多,适合炖汤、蒸菜等。⑤
✅4. 控制摄入量,每日别超30克
油脂虽然不能一点不吃,但也不能吃得太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成人每日烹调油摄入量为25-30克(约2-3白瓷汤匙)。这包括了烹饪用油和食物中自带的油脂(如肉类、坚果、糕点等)。
✅5. 反复煎炸油,建议不要再吃
有些人日常经常会炸一些食物,往往会用很多油来煎炸。这些油炸完食物扔掉又很可惜,于是许多人过滤沉淀后会继续用来炒菜。高温反复煎炸的油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危害极大,显著增加心脏病风险。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