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安全血压不安全!防痴呆血压新标准

2025-08-21 13:59 来源: 腾讯网 编辑:玖柒六 浏览量:0

Hello,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很多人以为,只要把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甚至稳定在120/80.应该很安全吧?

如果你也这么想,一份最新权威共识《关于成人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和管理指南》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2025 年,由全球 21国专家联合制定、覆盖 3.2 亿人数据的最新高血压管理指南中,这一“常识”被推翻了。

最新指南首次把“预防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写进高血压管理目标,并重新定义了血压的“安全线”。

我们对“血压与痴呆”的5个错误认知

从最新指南来看,我们对血压与痴呆的关系确实存在错误认知,可能会影响对血压的正确管理,进而增加痴呆风险。

误区1:血压只是心脏的事,和大脑无关

高血压是导致认知衰退和痴呆的最常见可控因素,其对脑内小血管的损伤可能早于心脏症状出现。高血压会损害脑内小血管,这与记忆问题密切相关,是引发认知障碍的重要原因。

误区2:130-139mmHg是“轻度”,不用干预

这是属于1级高血压,已被证实会加速记忆中枢(海马体)的老化。研究显示,处于该血压区间的人群,对海马体的损害已可检测到,5年内出现记忆模糊的风险比血压正常者高40%。

误区3:偶尔升高没关系,只要整体达标就行

指南警告:血压波动(如一天内收缩压波动>20mmHg)比持续高值更危险,会反复损伤脑小血管,是痴呆的“隐形推手”。这种波动对脑血管的伤害是持续性的,会逐渐影响认知功能。

误区4:痴呆是老年病,中青年高血压不用在意

指南数据表明:30-40岁血压偏高者,老年痴呆风险是血压正常者的1.8倍。因为高血压对大脑的损伤具有累积性,年轻时的血压异常会为老年认知问题埋下隐患。

误区5:吃“补脑药”能抵消高血压的伤害

指南明确:目前无任何药物可替代血压管理,控制血压是预防认知衰退的基础。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线干预手段,任何“补脑药”都无法弥补高血压对大脑造成的损害。

血压异常如何偷走记忆?

高血压对记忆的损害并不是短期造成,而是通过多种机制逐步影响大脑功能。

慢性高压:脑小血管“硬化”

长期血压高会导致脑内微小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血流减少,神经元因缺氧受损。这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常见的早期病理变化,也是高血压影响认知功能的重要途径。

频繁波动:脑内“微损伤累积”

血压骤升骤降(包括夜间隐性升高)会撕裂脆弱的脑小血管,引发无症状微出血或缺血,日积月累导致记忆功能退化。指南指出:血压波动大者的痴呆风险是稳定者的2.3倍。

合并代谢问题:双重打击

高血压+肥胖/糖尿病会加速大脑炎症反应,促进认知障碍相关病理变化,形成“血压高→代谢乱→认知差”的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认知功能的衰退。

2025

2025年的这份全球共识,围绕预防痴呆这一核心目标,对高血压管理做出了多项重要更新。

130mmHg

普通人群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而高风险(肥胖、糖尿病、肾病)人群,建议控制在<125/75mmHg,以更好地降低认知障碍风险。

新增“认知保护”核心目标

首次将“预防痴呆”纳入高血压管理核心,强调“血压控制不仅为护心,更是为减少脑损伤”。这一变化凸显了血压管理对脑健康的重要性。

血压“稳定性”比单一数值更重要

指南要求关注“波动指标”(如早晚差值、每周波动幅度),将其作为认知风险评估的关键依据。保持血压稳定比单纯追求某个数值更有意义。

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

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方案:中青年重点防波动(如避免熬夜、高盐饮食);中老年控制<130/80.同时定期筛查认知功能;孕期严格控制血压<140/90.降低产后认知损伤风险。

药物原则:优先选择“稳血压”的类型

指南强调:降压药的选择应以“长期稳定控制血压”为原则,减少波动对大脑的伤害。具体用药需由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决定,不应自行选择或调整用药。

让血压达标:真正“防痴呆”

要让血压达标真正起到预防痴呆的作用,需要从家庭监测、生活方式、药物管理和认知监测等多方面入手。

家庭监测:3个“关注波动”的细节

1. 正确测量:每次测2-3次(间隔1分钟),取平均值,避免单次误差,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记录波动:早晚各测一次,若差值>20mmHg,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3. 工具选择:用经过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不依赖未验证的智能设备,保证测量的可靠性。

生活方式:4个“稳血压+护脑”的习惯

1. 饮食:遵循DASH模式(多蔬菜、全谷物、低脂奶),每日钠<2300mg(理想<1500mg),同时多吃钾含量高的食物(如菠菜、香蕉),通过饮食调节血压。

2. 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2次阻力训练(如哑铃),改善脑血流,增强身体素质。

3. 作息:固定睡眠时间(如23点前睡),避免熬夜导致夜间血压骤升,维持血压稳定。

4. 减压: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管理压力,减少情绪波动引发的血压波动,保持身心放松。

药物管理:2个“防波动”的关键

1. 规律服药:不擅自停药或减药,突然停药会引发血压反弹,加重脑损伤,必须严格遵医嘱用药。

2. 遵医嘱调整:若血压波动大,及时与医生沟通,可能需要调整为长效制剂或联合用药,以更好地控制血压波动。

认知监测:45岁后加做“记忆体检”

每年做一次认知能力评估,结合血压数据早期发现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保护认知功能。

血压 130 不是安全线,而是警戒线。血压管理不只是心脏问题,更是大脑健康的关键!

痴呆不是老年才发生的事,而是几十年血压波动和升高累积的结果。

中青年阶段的血压波动、轻度升高,看似不起眼,却可能成为数十年后痴呆的“伏笔”。

稳定、达标的血压,就是守护清醒晚年的最好投资。

原文地址:https://news.qq.com/rain/a/20250821A016CB00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