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35岁歌手心梗猝死!医生紧急提醒:这些症状千万别硬扛

2025-08-22 10:17 来源: 腾讯网 编辑:玖柒六 浏览量:0

2025年8月8日凌晨的新疆伊犁,《中国好声音》第五季学员朴翔因心肌梗死(心梗)去世,这位被汪峰盛赞表演“柔中带劲”的哈萨克族歌手,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5岁。

朴翔的遭遇并非个例。据统计,我国每5例死亡中就有1例是心梗所致。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熬夜、高糖饮食等原因,30-40岁人群发病率正快速上升。为帮助大家理清心梗识别与预防知识,记者专访了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心内科李翔医生。

心梗不是“老年病”,年轻人同样高危

李翔介绍,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急症。传统观念中,心梗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男性多见于45岁以上,女性多见于绝经后(55岁以上)。但由于现代生活方式改变,年轻群体发病风险正在显著提高。

心肌梗死(心梗)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李翔医生指出,近年来心梗发病呈现明显年轻化趋势,与长期熬夜、吸烟、高脂高糖饮食、精神压力大等现代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心梗发作,不只是“胸口疼”

心梗症状存在典型与不典型之分,不典型症状极易被误判,延误治疗。

心梗最典型的症状是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紧缩性疼痛,常被形容为“像一头大象坐在胸口”,程度剧烈,疼痛可持续20分钟以上,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另外,还可能出现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颈部、左下颌、背部甚至上腹部的疼痛,常伴有濒死感、大汗淋漓。

据李翔介绍,很多患者尤其是女性、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症状并不典型,可能表现为:上腹痛(易被误认为胃病)、恶心、牙痛、咽喉发紧、莫名乏力、气短、出冷汗极易被误判为胃病、牙病等。

而心梗的死亡率与救治时间密切相关。李翔强调,若发病后120分钟内接受溶栓或介入治疗,院内死亡率可降至5%以下;若未及时干预,急性期(24小时内)死亡率可达30%以上。

如何自测心梗风险?

心梗的本质是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阻塞血管,而心梗的发生与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李翔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自我评估:

1. 基础疾病:是否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

2. 生活习惯:是否吸烟、缺乏运动、饮食高盐高脂、精神压力大或熬夜?

3. 家族史:直系亲属是否有早发冠心病?(直系亲属中男性<55 岁、女性<65 岁患冠心病)

4. 症状预警:是否出现活动后(如爬楼、快走)胸闷、胸痛等不适,休息数分钟后缓解?反复出现与活动相关的上腹痛、牙痛(如运动时发作,休息后消失)。

预防心梗,从生活细节做起

预防分为一级预防(未发病)和二级预防(已发病):

控制三高:规范用药,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

戒烟限酒:戒烟包括远离二手烟,酒精每日男性≤25g,女性≤15g;

合理饮食:低盐、低脂、低糖,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

坚持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管理体重:BMI控制在18.5–23.9.注意腰围;

保证睡眠:每天7–8小时,避免长期熬夜和精神紧张。

心梗是可防可控的疾病,早期识别风险、及时干预,能显著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李翔提醒,一旦出现疑似症状,请立即拨打120.争取黄金救治时间。

原文地址:https://news.qq.com/rain/a/20250821A05AD900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