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中老年“五高”=老年痴呆“直通车”?430万人的警示

2025-08-29 10:23 来源: 腾讯网 编辑:玖柒六 浏览量:0

Hello,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过去二三十年里,“三高”问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已经深入人心,许多人也逐渐建立了慢病管理意识,开始定期体检,甚至会随身携带血压计、血糖仪。

但最新的全球权威研究却给出了一个更令人警醒的结论:除了“三高”,还有一组被称为“五高”的代谢问题,它正在悄悄把中老年人推向老年痴呆的风险区。

一项涵盖430万人、14项长期随访研究的最新荟萃分析明确指出:代谢综合征显著增加全因痴呆的风险。换句话说,不仅心脏、血管在受损,我们的大脑也在被悄悄推向痴呆。

令人担忧的是,代谢综合征在中国中老年人群中非常普遍,但许多人只把它当作“慢病”,却不知道它与记忆力、认知能力的衰退息息相关。

“五高”,其实是“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的医学定义,并不是单纯的“三高”, 它包含五大核心指标——这和我们常说的“三高”既有重叠,也有补充。具体由以下五个指标组成:

1.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这是代谢异常的重要信号;

2.高血压:收缩压≥130mmHg或舒张压≥85mmHg,或已用药控制。

3.高血糖: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或已在吃降糖药;

4.高甘油三酯:血液中甘油三酯≥1.7mmol/L;

5.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男性<1.0mmol/L,女性<1.3mmol/L。注意这项是“偏低”而非“偏高”,它是帮助清除血管垃圾的“好胆固醇”,低了反而有风险。

满足其中任意三项,就可诊断为代谢综合征!

研究明确指出:只要这五项指标中任意满足3项,就可诊断为代谢综合征,意味着已进入痴呆风险的“关注区”。

从数据来看,全球约20-25%的成年人受代谢综合征影响,而我国中老年人的比例更高:部分社区调查显示,60岁以上人群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接近35%,也就是说,每3个中老年人里,就可能有1个已符合“代谢综合征”标准,只是很多人没察觉。

图片

代谢问题和痴呆风险的关联

很多中老年人会问:“我有高血压、高血糖,平时吃药控制着,还是可能会得痴呆吗?”

这项发表在国际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领域顶级期刊《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与治疗》的研究,用434万余人的长期数据,随访时间最短3.4年、最长达21年,给出了明确答案。

1.

代谢综合征(满足任意三项)使全因痴呆风险升12%,对血管性痴呆影响更明显。其中:

① 全因痴呆:所有类型痴呆的统称,代谢综合征人群的风险增加12%;

② 阿尔茨海默病:最常见的痴呆类型,总体未见显著增加,提示代谢问题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直接关联有限;

③ 血管性痴呆:脑血管问题引发的痴呆,代谢综合征人群风险比常人高40%。

2.三个更值得警惕的“关键发现”

除了整体风险,研究还揭示了三个对中老年人特别重要的规律:

① 风险叠加:代谢指标问题越多,痴呆风险越高。例如,拥有4–5项异常的人,比只有1–2项的人更可能发展为痴呆。

② 长期影响:持续存在或反复恶化的代谢异常,会显著增加风险。短期波动相对危害小。如果代谢问题持续10年以上,或中年时就有(50-60岁),老年后痴呆风险会比“晚年才出现代谢问题”的人高1.5倍;

③ 关键年龄:中年期(<65岁)代谢异常对大脑的长期影响更大;65岁以后才出现代谢综合征,和痴呆的关联会变弱;——这意味着“中年控代谢,比老年再补救更有用”。

“五高”伤大脑:三个关键机制

很多中老年人疑惑:“血压、血糖的问题在身上,怎么会影响到脑子?”研究结合病理机制,给出了三个通俗的解释:

1.血管损伤:高血压和高血糖导致脑小血管硬化,血流受限,脑白质出现缺血性损伤,直接增加血管性痴呆风险。

高血糖会让血管内皮受损,哪怕血糖只是“轻度偏高”(没到糖尿病标准),也会加速脑小血管病变,让大脑的“营养输送管道”变窄。

2.慢性炎症:腹型肥胖会释放大量炎症因子,高血糖状态也会产生大量自由基,激活身体的炎症反应。久而久之会导致神经细胞无法正常传递信号,加速神经细胞死亡,记忆和认知功能就会下降。

3.胰岛素抵抗:我们都知道胰岛素能帮身体利用葡萄糖,但很多人不知道:大脑同样需要胰岛素来调节能量代谢。

高血糖、腹型肥胖会让大脑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会干扰大脑利用葡萄糖的能力,记忆和学习功能逐渐受损。

简单说:“五高”不是只伤身体,而是通过“堵血管、促炎症、断能量”三条路,同时对大脑“夹击”——指标异常越多、持续时间越长,大脑受的伤越重。

避开三个误区,做好四件事

研究同时提醒我们:代谢综合征并非“命中注定”,而是可干预、可逆转的。只要找对方法,哪怕已经有2-3项指标异常,也能降低痴呆风险。

1.常见的三个误区

误区1:只关注阿尔茨海默病——实际上,血管性痴呆同样常见,而且与代谢问题关系最紧密。

误区2:老了再控制也来得及——数据显示,65岁前的干预最关键,越早越好。

误区3:只要少吃糖就行——腰围和甘油三酯同样重要,不能忽视。

2.生活方式调整四个核心

研究和国内外专家共识都认为:代谢综合征的干预,生活方式调整比吃药更基础,中老年人可以从四方面入手:

①饮食

控盐:每天不超过5克,少吃咸菜、酱肉、加工食品;

控糖:少喝甜饮料、少吃糕点,主食里加1/3粗粮;

控油:少吃油炸、肥肉,用植物油(比如橄榄油、菜籽油),每天不超过25克;

加蔬菜:每天吃300-500克蔬菜,尤其是深色蔬菜,补充膳食纤维;

加优质蛋白:每天吃一个鸡蛋、一杯牛奶(或无糖豆浆),每周吃2-3次鱼;

②运动:选“中等强度+易坚持”的类型

频率:每周至少5天,每天30分钟,总共150分钟;

类型:推荐快走、太极、广场舞、骑自行车——这些运动对关节友好;

判断强度:运动时能说话,但不能“轻松唱歌”;

注意:如果已有关节炎,可改“坐姿运动”(比如坐着抬腿、活动手腕脚踝)。

③习惯:改掉两个“伤代谢”的小毛病

少熬夜:每天固定睡7-8小时;

别久坐:每坐1小时起来活动5分钟(比如倒杯水、走两步)。

④监测:每月查一次,重点盯五项指标

腰围:每月量一次,男性90厘米内,女性85厘米内(量的时候要在肚脐水平);

血压:每天早上起床后1小时、没吃药前测,目标<140/90mmHg(如果已吃药, 130/80mmHg更优);

血糖: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小时<7.8mmol/L(可在家用血糖仪自测);

血脂:每3个月查一次甘油三酯(<1.7mmol/L)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性≥1.04mmol/L,女性≥1.29mmol/L);

提醒:如果已确诊代谢综合征,要遵医嘱吃药,不可自行停药——药物+生活方式,才能更好控代谢。

痴呆并非总是“从脑子开始”,很多时候,是身体的代谢问题先行一步。

代谢综合征是可控风险因素。与遗传不同,它更多取决于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日常选择。

越早干预,就越能保护记忆力和认知功能。

您的腰围、血糖、血压、血脂,目前都在健康范围内吗?

原文地址:https://news.qq.com/rain/a/20250827A015F700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