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完善社区建设功能 推进社区民生管理 ——对落实功能性社区建设的思考

2025-05-07 13:12 来源: 在线投稿 编辑:许军 浏览量:0

完善基层社区建设、全面打造基层社区服务功能、打造宜居生活环境、推进社区智能化服务和健全社区管理措施等,让社区居民群众生活更舒心、安心是基层社区干部值得思考的问题。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也日益凸显。

一、当前基层社区建设现状与特点:

(一)基层在完善社区建设中的作用还不够明显。社区居委会协商议事能力有待增强,全面有效地处理和及时化解居民群众的各种矛盾还有弱项,与居民联系还不够密切。

(二)社区社会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参与社区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不太理想,缺乏以实际行动参与社区建设的活动的热情,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意愿有待激发。此外,提供社区服务、满足居民生活多元化需求方面还没有完全达到社区功能要求。

(三)社区居住环境建设尚需加强。有些旧楼区提升改造工程仅满足了社区环境面貌的基本提升,特别老旧小区改造未能完全满足居民群众日益个性化的需求。一些老旧小区违章建筑、杂物堆放、车辆摆放混乱以及垃圾分类不清等问题依然显有存在。

(四)基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弱点现象有待改变。管理过程中,过于注重“牌子”、“面子”现象,未能有效地强化建设成果,部分职能部门协同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完善功能性社区建设,全力打造优质、通畅的便民生活服务圈。

(一)加强社区管理建设,仍是解决突出民生难题、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关键举措。而建设完善的社区,提高便民品质,直接需要通过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服务来体现,幼儿园、学校、菜场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以及保障公共活动空间等,能更好地满足居民日常的衣食住行、养老教育、文化休闲等需求。

(二)完善社区建设,不断激发社区管理活力是实现功能性社区建设的重要途径。传统的社区规划管理往往是将市区分割成功能单一、相互分离的居住区、工业区等,容易造成出行难、不宜居等问题。对建设和完善社区功能,构建规模适宜、功能完善的基本设施和完善制度规划有一定的影响,不能让基层社区更好地“新陈代谢”、推陈出新,从而促进社区发展。

三、完善社区功能建设,需要冲着需求去,找准发力点,了解居民需要什么,关注他们的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升。

(一)提高社区管理与服务效能,发挥居委会,居民和社会组织三者协同参与的作用。社区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社区建设中承担着重要责任。通过举办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对提高社区的管理能力和建设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创新社区居民参与机制、构建利益平台,让社区居民群众切实感到完善社区建设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从而进一步激发居民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动机与愿望,并积极发挥出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作用,加大“志愿”者服务力度,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源进入社区,以此提高社区服务效能。

(二)找准居民急难愁盼,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将“需求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社区建设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社区工作的重点应向精细化管理转移,将触角延伸到群众日常可见,可感、可及的“细枝末节"上,为居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三)惠民生、促消费,畅通社区经济“微循环”。随着居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身娱乐、养老保健等消费项目已经从过去的“奢侈品”变成当下很多人的“必需品”。原社区街道内生活消费配套的基础性服务已经不能满足群众日益丰富的生活需求,因此,为居民群众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尤为重要。如何将社区居民和个体户、小商户、企业联系起来打造社区商业圈,使社区经济“微循环”更加畅通?打造既可惠及民生,也更有利于促进消费的功能。如建设社区食堂、还有西点店、咖啡店、乒乓球室、舞蹈房等,居民在吃完饭后能有休闲之地;喝杯咖啡、打打乒乓球,有可玩之处,能多元化地解决群众需求,方便群众生活、娱乐。因此,社区可根据自身特色,打造出健康宜养、生态人文、商业便民等不同类型的便民服务项目,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探索符合社区经济发展水平、贴近群众实际的建设模式。

(四)完善社区硬件设施水平,打造基层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品质,推进课堂教学进社区。娱乐活动进社区,邀请社区内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老党员等文化达人和社会人士,针对社区儿童、青年、老年人开展有针对性的育儿、技术培训、法律讲座、健康养生等知识传授,积极对接群众读书看报、观赏电影、开展文体活动的多样需求,线上线下融合,借助数字化智能技术,提高社区居民接受率,并从及时获取时政新闻、社区通知、科普知识等信息出发,让优质的文化艺术和教育资源下沉到社区,不再受到地理限制,从而惠及邻里乡里,让居民群众生活更愉悦、更丰富。

(五)打破壁垒,让“医养结合”成亮点。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医养融合,但是现实中,由于“医”由卫生机构负责,“养”的职能在民政部门,医养结合并没有能真正融合并全面惠及基层社区居民。加之,基层养老又缺少专业的医生,家庭签约医生和医养结合不充分,导致社会化养老尚有缺陷。如何打破这一壁垒,让医和养真正结合在一起,是社区治理良性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随着社会化卫生服务的职业范围扩大,越来越多的公益性医疗机构和“医养融合”服务及康复部门应运而生,以老年人为重点与之签订“家庭床位”养老协议,形成“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卫,康复在社区”的医疗、康复与养老无缝对接的良性循环模式更具全面。

总之,加强和创新基层社区社会治理,完善社区建设功能,让更多社区居民享受到高品质的社会化生活服务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和途径,进一步完善基层社区建设管理工作势在必行。(射阳县合德镇条心社区党总支书记 蒯仁茂)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