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勒好乡村振兴的“红色画卷”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这是新时代以来,连续多个聚焦“三农”发展的中央一号文件,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的乡村工作指明了方向,彰显了党和国家对乡村振兴事业的深切关怀与坚定决心。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当细研文件精髓,深悟政策要义,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为笔,全力勾勒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
于“产业兴旺”处起笔,蘸满“创新驱动”之墨,绘就“田园牧歌展新姿”的繁荣景象。产业是乡村的根基,兴旺的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党中央强调,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各地需立足实际,开拓创新之路。我国乡村千差万别,各具特色,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打破常规,勇于探索,以创新思维激活乡村产业。一方面,要深入挖掘乡村资源禀赋,无论是特色农产品,还是乡村旅游资源,都要精心培育,打造品牌,让“土特产”成为“金名片”。另一方面,要引进新技术、新业态,推动农业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智慧农业、数字农业,让科技为乡村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于“生态宜居”处运笔,蘸满“绿色发展”之墨,绘就“山水田园入画来”的美丽图景。生态是乡村的宝藏,宜居的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底色。党中央明确要求,要把生态宜居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一方面,要加强农村环境整治,从河流治理到垃圾分类,从绿化造林到美化庭院,每一处细节都不放过,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另一方面,要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发展有机农业,保护土壤和水源,让乡村的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让农民群众生活在如诗如画的美丽家园中。
于“乡风文明”处收笔,蘸满“文化引领”之墨,绘就“文明乡风润心田”的和谐画卷。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撑。党中央强调,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领乡村文化建设。一方面,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另一方面,要挖掘和保护乡村传统文化,如民俗节日、民间艺术、乡土故事等,让乡村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形成积极向上的乡村文化氛围,让农民群众在文化的滋养下,精神更加饱满,生活更加幸福。(鲁昊)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