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2021年第一周 长三角透露重要经济信号

2021-01-09 15:28 来源: 编辑:现代快报 浏览量:0

新年第一个工作周,辞去旧岁,正是各地部署新工作的最佳契机,文件规划会在这一周抛出。

作为身处经济前沿地的长江策(ID:changjiangce),透过沪苏多份重磅文件嗅到了一个重要的经济新信号:长三角全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号角已经吹响,与之相关的产业、服务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迎来蓬勃发展。

01 上海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

上海是长三角的龙头、中国的经济中心、国际贸易的窗口,其一举一动往往蕴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风向标。

▲2020年9月3日,全球首列数字轨道胶轮电车(DRT)亮相上海 视觉中国/图

1月4日,上海公布一份重磅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下称《意见》),指出上海将整体性转变,推动城市的经济、生活、治理全面数字化转型,引导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数字城市。

《意见》信号非常明确,用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的话来说,这份文件“是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性文件”,“标志着上海正式打响了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的发令枪。”

“数字化”“数字城市”听起来非常书面,但在日常场景中无处不在。小到每个家庭的水电煤电视网络服务,生活中的求医问诊、网上购物、上网课、在线工作,以及在工厂里正在进行的机器联网、智能机器人自动作业等等,数字化应用已经深度嵌入到每个人生活之中。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这种数字化是局部、碎片化的,更是呈割裂状态。

因此,上海“数字化转型”要的不是局部的数字化,不是打造几家智慧医院、数字校园或几张大数据网络平台就行了,上海是要将数字化融于这座城市的底层逻辑:

在经济层面,上海将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放大数字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做优做强城市核心功能;

在生活方面,上海将打造智能便捷的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政府、企业、社会等各类信息系统的业务协同、数据联动,提高城市生活品质;

在治理方面,上海将打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超大城市“数治”新范式,提高现代化治理效能。

也就是说,上海要推进的数字化是对“经济、生活、治理”三大领域全面转型、整体提升。

蒸汽机作为工业动力成就了伦敦,美元作为世界货币成就了纽约,信息技术则成就了硅谷。上海看到的未来是数据,“以数据流动牵引资金、人才、技术、知识等要素的全球化配置,建立跨地域科技资源的协作网络。”

上海在数字化上也颇有基础,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研究数据,2019年上海数字经济GDP占比已经超过50%,已在上海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

但上海雄心并不止于此,《意见》指出,到2025年,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形成基本框架。到2035年,上海要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02 江苏多地同步布局数字经济

龙头上海瞄准数字城市发力,紧邻上海的苏州自然紧跟其步伐。

1月4日,苏州召开新年第一会——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推进大会,并且还发布了《苏州市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和《关于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措施》两个文件。

会上,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表示,苏州要全方位服务对接上海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苏州最大德资企业舍弗勒集团在太仓生产基地,车间生产高度智能化、自动化 熊平平/图

上海、苏州在发展战略上真是“神同步”。

苏州拥有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工业底盘达3万多亿元,已是中国第一大工业城市,下一步如何走?苏州的答案是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并以此替代人口红利、市场红利。

但阅读苏州的“一号文”会发现,与上海的全面数字化转型不同,苏州数字化更聚焦“产业转型”。

一方面是侧重对现有制造企业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另一方面是部署数字化硬件产品的生产,提出在2023年苏州数字经济领域有效发明专利累计拥有量达到7000件以上,PCT专利申请量达到1000件以上等目标。

数据被比作是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外的“第五要素”,谁掌握了数据的主动权,谁就具有发展的主导权。

南京、无锡江苏两大城市也在不同层面响应了数字经济的号召。

作为省会,1月4日,南京在2021年第一会上聚焦的是创新名城建设,其发布的“一号文”旨在为创新铺设基础制度。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在这个会上指出,要求南京形成“一切资源优先向创新配置,一切力量优先向创新聚合,一切政策优先向创新倾斜”的鲜明导向。

无锡在同一日发布了太湖湾科创带重要规划,即《太湖湾科技创新带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太湖湾科创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无锡先导智能锂电池设备装备车间

太湖湾科创带作为无锡重大发展规划,其产业布局也正囊括了物联网国际创新园、无锡国家集成电路设计园、无锡(国家)软件园等重点园区。

南京为创新提供制度保障,自然有益于数字经济与数字产业技术相关创新,无锡的太湖湾科创带重点布局产业也正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数字化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如果哪个城市不全面接轨数字化,这个城市就会被边缘化。

因此,深谙城市发展之道的江苏城市都在为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发力,争先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5G等新技术进行产业布局。

03 长三角引领数字化浪潮

“数字经济发展是未来‘十四五’期间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过程的主旋律。”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和软件产业研究所副所长韩健告诉长江策(ID:changjiangce),他肯定了长三角城市加紧布局数字化的方向。

▲南京江北新区,集萃智能研发的协作机器人 刘畅/图

以江苏为例,2019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超4万亿,位居全国前列,占GDP比重超40%。据首届中国城市数字经济论坛最近披露的数据,省会南京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跻身全国前五。

韩健说,长三角地区之所以能成为全国数字化转型的“排头兵”,主要是因为长三角在数字产业化领域有良好基础,数字产业化的基础决定了整个数字化转型的质量、速度和效率。

作为数字产业化的亲历者,江苏南大电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大电子”)董事长狄敏也认可这一趋势,他对长江策(ID:changjiangce)表示,由于政策、技术、市场的共同驱动,得益于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正席卷全球,特别是疫情的出现,加速了数字时代的全面到来。

“数字化正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不断重塑行业服务模式及人类生活方式。”狄敏表示,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发展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瞄准定位,将自身优势、特色、技术相融合,不断优化完善核心技术、产品内核、落地场景及市场应用等,各地政府部门应加大关键技术研发支持力度,开放更多的人工智能场景落地。

韩健指出,毫无疑问,数字化浪潮是未来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

“长三角地区本身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到了一个阶段,无论是数字产业化,还是产业数字化转型,达到了量变到质变的阶段,这里也必然最先走上数字化转型的道路。”韩健告诉长江策(ID:changjiangce)。

文 | 现代快报记者 熊平平 邱骅悦

图 | 现代快报记者 刘畅

来源:长江策

原文地址:http://xdkb.net/p1/147787.html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图片新闻
热点资讯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