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漂”牛肉入侵餐桌 南京检方重拳出击
(记者 邓雯婷)商品质量安全牵动着大家的心,而食品安全更是重中之重。2021年3月15日,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近日,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起从印度“水漂”(即走私)牛肉进入中国销售的案件。以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对多名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严厉打击威胁餐桌安全的犯罪。

△ 犯罪嫌疑人购买的印度牛肉
近年来,销售走私冻肉产品犯罪偶有发生,销售货品主要包括国家为防控疾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经营的印度牛肉、巴西牛副产品等。走私冻品不仅无检验检疫手续,品质堪忧,存在巨大安全风险,还为疫情防控埋下隐患。而黑心商贩将此类无检验检疫手续的走私冻肉称为“水漂货”,通过私下售卖获取高额利润。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陈某原本在南京某肉类交易市场从事冻肉交易生意,听人介绍有一些“水漂货”,因省去了进口关税,价格便宜,于是他铤而走险,在正规冻肉买卖中夹带走私冻肉。
而陈某所在的冷库市场依照国家管理规定,要求租户提供货品报关单、产地证明、检疫证、核酸检测报告等等证明,在验明相关证件,确认进口冻肉的来源、车辆等信息,登记入单后才能准许入库和出货。走私冻肉进不了冷库,于是陈某采取直接在场外交易躲避监管,买家通过冷藏车直接将冻肉分销至各地,几经转手卖向一些餐馆和零售商。

△ 犯罪嫌疑人私自改换正规包装
据陈某供述,走私冻肉不仅价格优势明显,有的客户点名要求购买“水漂货”。在暴利驱动下,陈某等人在犯罪道路上越走越远,置群众安全于不顾,甚至还采取使用他人银行卡转账交易以及将走私冻肉改换为自行购买的正规包装等方式掩人耳目,逃避打击。
据悉,去年,江宁区检察院也曾办理了一起加工售卖来自巴西的牛副产品的案子,市民在对冷冻肉类产品的选择上应当慎之又慎。
承办检察官提醒,消费者在选购时,尽量避免在非正规渠道购买冷冻食品,同时在选购冻肉产品时,应对产品来源、批号等信息留意观察,特别是对于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产品更要提高警惕。餐饮从业者应当始终心怀对法律的敬畏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应坚守食品安全底线,切不可为一时牟利而违反法律。
(检方供图)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